第148章 现在你们再看,朕错了吗?!
第148章 现在你们再看,朕错了吗?! (第2/2页)所以不妨先让卫国公将吐谷浑境内发生之事查探清楚,再做具体的攻打计划。”
李世民正要开口,长孙无忌接话道:
“房相言之有理,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深深看了眼长孙无忌,又看了眼房玄龄。
他沉着脸不悦的思索了许久,道:
“既然你们执意相信李靖的判断,那就传旨,命魏王前往叠州督战,命李靖在今年年底,务必拿下吐谷浑。
还有,既然赵仙罴已经投靠吐谷浑,为慕容伏允出谋划策对付大唐,此等言而无信的乱臣贼子,必须将其罪行昭告于天下!”
李世民现在很后悔当初让赵仙罴,带着那些亲人一起离开了大唐。
他现在才反应过来,赵仙罴原来是早就打算带领全族投靠敌国,知道有一天他这个皇帝会龙颜大怒,牵连到赵家这些亲人,所以提前做了这些筹备。
见房玄龄站着没动,李世民眉头一皱:
“怎么还不去拟旨?”
房玄龄抬头看了眼李世民。
“陛下,咱们是否应该先确认赵二郎是否真的投靠敌国,然后再为其顶罪,昭告天下?”
李世民大怒。
“确认??确认什么?事实就摆在眼前,你还要替这个乱臣贼子说话!
拟旨,现在就去拟旨!房玄龄,你不要让朕说第三遍!”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杀气腾腾的眼神,心头一震。
这时,旁边的长孙无忌又拉了他一下。
他连忙惶恐的躬身应道:“臣…即刻去办。”
然后,房玄龄快速离开了御书房。
“陛下息怒。”
长孙无忌能理解李世民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
一切的的一切都因为赵仙罴。
无论是哪个君王,被一个无关紧要的平头百姓反复惹恼、困扰,都不可能保持平静。
他在劝了李世民一阵后,也离开了御书房。
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人离开后,李世民脸色冰寒站在大殿上,渐渐平静下来。
不管吐谷浑那边究竟使了什么阴谋诡计,他绝不信赵仙罴真成了吐谷浑之主。
他坚信这是赵仙罴投靠慕容伏允,替慕容伏允献上的一出虚虚实实迷惑大唐的计策。
他也打定主意,等将赵仙罴已经投靠敌国这件事昭告天下,等大军攻破吐谷浑都城,他要将赵仙罴还有赵仙罴的那些亲人,全部抓到长安,一一当街问斩,永世钉在耻辱柱上!
什么大唐天之骄子,百年难得一出的天才?什么圣人之姿?
什么心灰意冷,被迫带着族人离开大唐,自此大唐错失天降的机缘?
一想起自己曾让金吾卫暗中调查,听到的一些民间的流言,李世民心里就感到极度愤怒和可笑。
他这次要让所有大唐百姓,以及那些对赵仙罴怀有好感的官员看清楚,从始至终他这个皇帝就没有做错。
…
长安大街。
“赵仙罴,赵二郎,投靠敌国了!”
随着一道道揭露赵仙罴叛国投敌罪状的告示,张贴在公布墙上,本来平静已有半月之久的长安,再次沸腾起来。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那个曾经轰动一时,带来无数惊喜,也让无数人深深记在心里的赵二郎,竟然违背诺言,一离开大唐就投靠了吐谷浑,还开始替吐谷浑出谋划策对付大唐。
一群群百姓围在大街上,脸上布满震惊、疑惑、愤怒、还有伤心。
“这是真的吗?赵二郎真的投靠吐谷浑王室了?”
“赵二郎不是说不会投靠敌国,帮助敌国对付大唐吗?”
“唉,人都已经举族离开大唐了,不投靠别的国家怎么生存?只是我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帮着别的国家对付咱们大唐,他连自己的根,自己的祖宗都忘了…”
“赵公子,他怎么会投靠敌国?我不信,他连面对皇帝都能那么的坚定不屈,在境外找个地方隐居直至老死,这才应该是他最好的结局…”
难以形容的压抑情绪,弥漫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
同一时间,长孙皇后、李承乾、孔颖达、虞世南这些曾对赵仙罴怀有好感,曾经替赵仙罴说过话的人,也知道了正在长安城中大肆流传的消息。
他们的内心情同样无比复杂。
曾经那个惊艳了整个大唐,一身傲骨,承诺不会投靠敌国帮助敌国对付大唐的赵仙罴,竟然食言了…
赵仙罴,真的投靠了吐谷浑,真的做了遗臭万年的叛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