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想拜的师就是席老
第132章 我想拜的师就是席老 (第1/2页)屁股刚抬起来的谭自山:“……”
谭自山又默默地坐下,自讨没趣就自讨没趣,他真想去和两人交流学习一番。
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是体面人,不至于给他难堪吧?
谭自山的母亲是肖华的姑姑,但谭自山母亲嫁得好,算是高嫁。
谭自山自己也争气,脾气好,读书又好,肖华总是被拿来和谭自山比较,家中长辈对谭自山的每一次夸奖,他听来都十分刺耳。
听得越多,他就越看谭自山不顺眼。
谭自山要是被赶出书院,他只会拍手叫好。
谭自山对肖华的态度是忽视,娘说肖华是弟弟,能让着点就让着点。
肖华父亲对他也很好,他一般也就懒得和肖华计较了。
谭自山这次看准了时机,没有犹豫,上一位学子刚离开,他立马起身过去。
“黎学子,云学子。”谭自山出声道。
黎诉和云钦也一前一后的和他打招呼。
谭自山见两人对他的态度挺好的,没有冷脸和黑脸,暗自松了一口气。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得忘记了时间,完全投入其中。
天斋的学子们见此竖起耳朵赶紧听。
三人因为观点不同还辩起来了。
三人观点不一的地方在于谈及舍生取义时,谭自山认为君子要以义为先,云钦认为可以以利为先,而黎诉觉得义与利不是水火不容的,关键在于界限。
谭自山语气诚恳,目光灼灼,“君子立于天地间,必然是要以义为先,譬如颜回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人若只在乎利,纵有万贯家财,也是君子所不齿的。”
天斋学子微微点头,有道理。
云钦手指摩挲了一下腰间的玉佩,“自山兄所言有理,不过我认为以义为先稍显拘束,也可以利为先,君子应该不忌讳言利。”
“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王攘夷,成就齐桓公霸业,这都是利国利民之功,说是大义完全不为过,但若没有利作为基础,国家贫弱,百姓困顿,这大义可成不了。”
天斋学子们又点头,这个也有道理。
谭自山低头沉思,似乎在思索如何回应这用利促成大义的观点。
黎诉这时道,“我倒是认为义和利的关键,不在于孰先孰后,而在于如何去界定。”
黎诉此言一出,云钦和谭自山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这个切入点颇为新颖,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
黎诉继续道,“贤弟所言,是以利为手段,以大义为最终的目的,手段服务于目的,界限清晰。”
“反之,若是为敛财而去剥夺百姓,甚至卖国求荣,那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这便是见利忘义。”
“谭学子说的颜回之乐,是在于精神的自足,是道义之乐,本身便是一种最纯粹的精神层面上的利。”
“它和物质匮乏不存在必然冲突,颜回的选择是以义为体,安贫乐道,达成精神之利,若强求他去追求物质,反可能扰乱心志,所以界限在于内心的选择。”
天斋学子继续点头,黎学子说的在理!
云钦若有所思,“贤兄的意思是,利和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界限?义可以作为最终目的,利可以成为达成目的的手段,而义本身可以带来精神之利?”
“正是此意。”黎诉颔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