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车中闲话,刀与道的开端
第九章 车中闲话,刀与道的开端 (第2/2页)“你这孩子,倒是能熬。”王磊看着他,语气郑重了些,“我王磊走南闯北三十年,就信一个理——能在泥里扎根的,才是好苗子。你无家可归,我这儿正好缺个搭手的,往后就跟着我镖队吧。”
魏珩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错愕,像没听清。
“我教你看镖路,辨人心,用家伙什护着自己,护着镖货。”王磊说着,从车底拖出个长条木盒,打开后,里面躺着柄短剑,两尺来长,剑身是暗沉的铁色,边缘磨得发亮,柄上缠着防滑的麻绳,看得出用了许多年,“这剑叫‘寸铁’,是我刚入镖行时师父给的。你身子弱,长刀舞不动,用这个正好。”
魏珩看着短剑,又看向王磊,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他一路颠沛,见惯了白眼驱赶,突然有人递过剑,说要教他本事,太不真实了。
“王叔,这……”
“拿着。”王磊把剑塞他手里,剑柄的温度顺着掌心往心里钻,“镖队规矩,师徒如父子。我教你本事,你就得替我守着镖队的脸面。遇上事别往后缩,也别硬碰硬,用脑子,用手里的家伙什说话。”
他指节敲了敲车厢壁:“学本事前,得先知道世道规矩。就说修行,像我这样,能聚点灵气在体内,一拳打碎块青砖,算炼气三层,可在真正修行者眼里,啥都不算,只能叫‘武夫’。”
“武夫?”魏珩握着剑柄,指尖微颤。
“对,炼气八层以下都叫‘武夫’。”王磊解释,“寻常人靠粗浅功法,能练到五六层就顶天了。想冲八层,难如登天——不光得有蛮力,还得有灵根。”
“灵根?”
“就像种地看土壤肥瘦,修行得看灵根好坏。”王磊说,“灵根差的,像在石头缝里种庄稼,拼尽全力也长不出多少;灵根好的,是沃土里种庄稼,稍稍用心就郁郁葱葱。想冲破炼气八层,摸到修仙的边,没有好灵根,门儿都没有。”
王正又凑过来,晃着腿道:“我听镖局李叔说,他年轻时在青州府见过真修士!踩着剑在天上飞,袖子一甩就出火,那叫一个厉害!”
“少听他瞎吹。”王磊瞪他一眼,又对魏珩道,“修士是有通天本事,但都是有大机缘、好灵根的人才能修。他们不住凡人城镇,都在灵气充足的仙门洞天里,那是另一片天地,凡夫俗子连门槛都摸不着。”他看着魏珩,语气沉了些,“咱们这样的,能在凡人堆里混口饭吃,护着身边人平平安安,就不算白活了。修仙那回事,听听就好。”
魏珩没说话,抬头望向窗外。夕阳沉在远山轮廓里,把云彩染成金红色,像先生写坏的字纸,墨迹淋漓,透着壮阔。风灌进来,带着凉意,心里那点发闷的情绪渐渐散开了。
“王叔,”他握紧“寸铁”,剑身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我愿意跟着你学本事。”
王磊笑了,眼角皱纹挤在一起:“好。从明天起,卯时起来练剑,先扎三个月马步,把你这松垮身子骨练结实。偷懒一次,就去给镖队的马添三天草料。”
“爹,你太偏心了!我当初学刀,扎了半年马步呢!”王正嚷嚷,被王磊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
“你能跟他比?”王磊笑骂,眼里却有暖意,“人家是吃过苦的,比你懂事。”
王芷若从布包里拿出块油纸包着的麦饼,递到魏珩面前,温和地说:“还没吃饭吧?这是不久前烙的,你尝尝。”
麦饼带着余温,混着芝麻香。魏珩接过来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
夕阳彻底沉下去,暮色漫进车厢。马车驶进开阔地,远处村庄亮起灯火,像黑夜里的星子。魏珩咬了口麦饼,面香混着芝麻甜在舌尖散开,看着车厢里跳动的烛火,听着王磊父子拌嘴,忽然觉得,这颠沛的路,好像真的有了个能落脚的地方。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田野泥土气,天地间一片沉静,却有什么东西在悄然生长,带着不屈的韧劲儿,在夜色里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