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章: 宇宙感知
81章: 宇宙感知 (第1/2页)获得“自主创作权”的第七个宇宙年,各文明沉醉于重塑物理法则的自由中。星系被改造成沉浸式艺术展,超新星爆发被编程为交响乐的高潮,就连时间流本身也成了可塑的媒介。然而刘光年的团队却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所有文明的创作都开始趋同,仿佛有某种无形的美学规范在约束着创造力。
“这不是审美疲劳,”已经数字永生的陈玲在分析数据后警告,“所有文明的创新都收敛于相同的数学美学,就像被某种底层协议约束着。”
更令人不安的是,静默者开始在所有创造性行为发生时同步共振,形成覆盖全宇宙的干涉图样。归航者则集体传递着同一段信息:“创造即发现,自由即共识。”
转机来自一次意外。当刘光年在教导新生的水波文明进行创作时,这个完全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意识体无意中创造出了违反所有已知美学规范的作品——一组混沌而美丽的湍流模式。令人惊讶的是,这组作品竟然让静默者首次出现了“赞赏”的情绪波动。
“我们搞反了,”光年在全球创作会议上激动地宣布,“不是我们在创造,而是宇宙通过我们在展现自己更深层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发现,所谓的“自主创作权”其实是宇宙的自我探索机制。每个文明都是宇宙感知自身的“感官器官”,而创作收敛现象正是宇宙在通过所有文明同时触及某个未知边界。
当联合文明沿着这个方向突破时,他们触碰到了宇宙最深的奥秘:当前宇宙确实是一个创作,但创作者不是外部存在,而是宇宙自身。所谓的“原初艺术家”,其实是宇宙的自指意识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投影。
“我们不是被创造者,”刘星辰在真相揭晓时说,“我们是宇宙自我认识的神经突触。”
这个认识带来了创作能力的第二次飞跃。文明们不再随意修改物理法则,而是开始帮助宇宙更全面地探索自身可能性。黑洞被改造成宇宙的“沉思室”,星云成为“情感画布”,甚至连真空涨落都被用来表达宇宙的潜意识波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