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冰箱彩电大沙发计划——启动!!
第141章 冰箱彩电大沙发计划——启动!! (第2/2页)对于他来说,前期的营销和市场热度,只能决定一时的成功。
一款车要想长久的火爆下去,还要看线下的表现,以及车主的长期口碑,包括车主群体的潜移默化增加,带给其他路人和车主的传播度。
对于这点,许易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星辰S7是他们的心血之作。
无论是车机,电池,充电科技,放在市面上都是超前的。
车主群体的每一次传播,都有可能造就一些潜在的买车群体被挖掘。
其的市场潜力,后续放大几倍都不是问题。
…
“许总,咱们第二代极星电池,已经正式开展。
第二代极星电池的首要目标,是将能量密度再度提升10%,安全性能增加,整体重量进行降低,放电性能进行大幅提高……”
电池研发总监曹阳简略说明道。
目前星辰汽车的研发人员规模,内部的研发节奏很紧。
在第一代极星电池验证落地后,第二代就已经马不停蹄的内部立项了。
目前行业的电池技术,成长空间还很大。
在奋力研发下,能量密度更是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当然。
能决定关键性的,不管是能量密度。
还有安全性、重量、放电性能这几项关键指标。
“安全性方面,下一代争取达到四根到六根钢针同时穿刺不起火。
除此之外,应对下一代车型的研发,我们对将对放电性能这块,作为主要优化目标。
一代极星电池的持续放电倍率为2.5C,峰值最高能达到4C。
而二代极星电池的持续放电性能,我们的目标是提升至3C,峰值放电倍率达到7C+的水平。
这样应对下一代V6电机的大功率输出,使用更小的电池容量,来实现高倍率放电推动更重的车身。”
……
没错。
除了第二代极星电池。
下一代V6电机,都在初步研发中了。
这一切。
是为了许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计划做准备!!
星辰汽车的下一代车型。
将是一台大型尺寸的SUV,并且是增程式的动力平台。
虽说增程结构没有技术,可那也要分怎么看了。
许易的目标,是要造一台车长尺寸达到五米一,六座舒适配置拉满的大SUV!
并且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百公里加速动力要达到5秒级。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
这台SUV的车身重量,起码超过了2.6吨。
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有前后双电机来推动这台车子,才能拥有强劲的动力。
下一代输出功率大大提升的V6电机,就是为此做准备的。
但有了功率更大的电机,并不意味着动力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还得有更高放电倍率的电池!
否则电机功率上去了,电池放电功率带不动,那也是白瞎。
要知道增程车型上所能搭载的电池度数,往往没有纯电车型那么充裕。
按照粗略估计。
第一代大增程车,要达成150km的续航,起码需要40度电作为支撑。
而放电功率没有固定值,关键看电池的两个核心参数,即容量越大,放电电流越大;以及电压越高,放电功率越高。
所以哪怕是同样2.5C的放电倍率,40度电的增程电池包放电功率,是要比星辰S7上的66度电池包小得多。
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300kw以上的大功率峰值输出,把大型SUV的百公里加速推到5秒多的级别,达到力大砖飞的效果。
一代极星电池的放电能力,肯定是做不到。
这起码要达到7C左右的峰值放电功率。
总之。
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链与科技树,往往是环环相扣,不存在哪一项突破上去,就能马上起飞的。
必须全部突破,才能进行阶段性的起飞!
…
“嗯,电池是整套动力系统的核心,要是电池综合性能跟不上,那整套动力系统都得拉缸,能搞出这样的进度,也是多亏你们了。”许易随即说道,笑着拍了拍曹阳的肩膀。
“许总过奖了,现在研发经费充足,我们只是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曹阳浑身一震,接着笑着回道。
在场的研发人员,很多都经验丰富,但其实大都不超过四十岁,还是当打之年!
而星辰汽车不光能提供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还能提供这么充足的条件砸研发,除了立项目标外,基本不额外干涉进度,即使是短期出现研发失败了,也不需要因此担责。
这对很多研发人员已经是天堂了!
…
“说起来,目前我们的电池研发成果,市面上应该有不少友商在逆向研究了。”
一旁,孙鹏飞忍不住插嘴道。
这种场面,不用想也知道。
同行实在是太没礼貌了!!
“等同行研发出来,届时我们的第二代极星电池估计都上市了,况且在能量密度、成本和结构上,他们短时间不可能追得上。”曹阳呵呵笑道。
有专利限制加上自研的积累,短时间内极星电池在磷酸铁锂头部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当然,星辰申请的专利主要是以独有结构为主,配方可不会申请公布出去。
哪怕能量密度跟上了,结构不一定能做到这么优异,成本也不一定能做到他们这么低。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一代极星电池进一步实现降本优化。
所以优势会一直存在。
即使再过个一年多,友商真的追上了,那他们第二代极星电池也早就上市了。
“增程动力平台的研发,进行得怎么样了?”
许易看着这俩说话,跟着笑了笑。
他更关心新车动力平台的研发。
新能源车的混动增程系统,对他们来说算是全新的领域。
按照业内的话来讲——
“增程系统”这玩意,就没有技术可言!
所谓的增程车,动力流无非就是“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机→车轮”。
正常的造车厂商只要想弄,随便都能搓一套出来。
甚至业余的玩家,都能自己DIY一套。
这话对也不对。
因为动力结构简单,不需要插混的离合器、行星齿轮等耦合机构。
发动机只发电,不用直接驱动车轮,控制逻辑非常简单。
可以说低端增程车,就是工业层面上最简单无脑的产物。
但如果想将增程车做高端,实际上也没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
——
高端增程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超高热效率】、【超低的NVH控制】、【接近无感的控制协同】、【极致轻量化与成本控制】
这里面单独拿出来一项,都够一个研发团队肝到吐血了。
说白了。
就是要把这套系统搓出来很轻松。
但要做到极致“高效、静音、控制协同”,是非常的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