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法与魂
第 26 章 法与魂 (第1/2页)阳光透过法学院的落地窗,在讲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李毅飞坐在教室后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刑法学》课本的边角。
自从宗教授安排他插班旁听,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但周围同学打量的目光仍让他如坐针毡。
作为一个旁听学生,他深知法学世界的门槛之高,那些晦涩的条文与案例,于他而言虽然不陌生,但还有许多陌生之处,这些都是要其下苦功夫的。
上课铃骤然响起,走廊里传来缓慢而沉稳的脚步声。李毅飞抬头,看见一位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老者,白发梳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下的目光温和而深邃。
当老人缓缓走上讲台时,教室里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前排的女生甚至激动得站了起来。
“赵老!真的是赵老!”邻座的男生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他可是参与过1997年刑法修订的泰斗,十年前就不再授课了!”
李毅飞心中一震,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讲台上的老人吸引。只见赵老轻轻摆了摆手,掌声瞬间平息,整个教室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同学们好。”赵老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却又异常清晰,“许久未曾站在讲台上,看着你们年轻的面孔,倒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他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台下,“学校盛情邀请,让我来讲讲法律人的过往。说实话,我起初觉得没什么可讲的,那些陈年旧事,在如今看来或许早已过时。但转念一想,历史虽已尘封,却永远是照亮未来的明灯。”
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听着。赵老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我年轻的时候,国家正处于最黑暗的时期。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际法?在枪炮面前,不过是一张废纸。那时候,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安稳地活着。”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手指无意识地在讲台上敲击,“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才真正看到了希望。但满目疮痍的土地,百废待兴的国家,该如何发展?答案只有一个——靠制度,靠法律。”
李毅飞听得入神,前世刷到的那些冤案视频在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些被错判的人,在铁窗中失去的青春;
那些破碎的家庭,在漫长申诉路上的绝望……这些画面与赵老的讲述交织在一起,让他的心隐隐作痛。
“法律的完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赵老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法律沿革”四个字,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建国初期,我们的法律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经验,没有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今天你们翻开那些旧法典,或许会觉得漏洞百出,但那是无数法律人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他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同学们,你们要记住,法律永远在进步,但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代价。就像一座大厦,每一块基石的奠定,都可能伴随着阵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