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心思透亮
第24章 心思透亮 (第2/2页)这也是为什么郭宗训当初会指名道姓让他们三人前来,为此还在老爹郭荣面前将演技发挥到极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还是那句话,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发展属于他心腹,越多越好!
武将自然是韩通、曹彬为先,而文臣自然就是他眼前这三人优先!
毕竟这都是历史资料“严选”的……
虽然这几人之中,曹彬是“宋初第一良将”,但以此人的人品与原则,只要此人忠于他,那就绝不会有任何问题,绝对靠谱!
然而,等了良久,那三人竟然还是没有说话!
郭宗训不由地皱了皱眉:
难道这一招又出得太急,把他们吓懵了?
还是说他们并没有历史资料上记载的那般对大周、对郭荣忠诚?
就在郭宗训想着如何继续把话题引导到今日的最终目的上时,王著突然跪倒在地,目光坚定地说道:
“既然殿下如此信任我等,我等必当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荣训挑了挑眉,还不等他看向另外二人,那二人竟也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
“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宗训嘴角微微勾起:
很好!
这三个誓死,足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他们已经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了……
郭宗训连忙起身,亲自将三人一一扶起来,道:“多谢三位先生!”
“今日起,三位便是本王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想母后若是得知,也一定会欣慰的……”
郭宗训说着,让三人落座,自己回到主座上,再次叹了口气,缓缓道:
“此事事关重大,这些话本王原本该先向父皇说的,可如今正值北伐,父皇全身心都投入北伐之中。”
“若将此事告诉父皇,一来父皇未必会相信,二来也很有可能影响北伐大计!”
“所以啊,本王只能与三位先生私下讨论,最好能在不影响北伐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化解可能发生的灾变!”
“我想,这也是为何母后会赶在父皇北伐之际托梦于我……”
郭宗训再次扫视了一眼三人,又叹息一声,继续道:
“可是本王实在愚钝,这段时间日思夜想,仍旧不知母后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王著突然开口道:“黄Pao加身这很好理解,关键是虎踞国门这四个字!”
“虎踞国门,老虎盘踞在国门,这句话很明显是在暗指武将!”
“自唐覆灭,中原纷乱皆出于武将,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大!”
“而且既然皇后托梦说让我等助王爷保护陛下,化解灾变,那也就是说,这场灾变很有可能源自内部!”
“也就是说,这场灾变的根源很有可能就是我大周内部的某个武将……”
漂亮!
还真是捡到宝了!
这王著简直特码的就是个天才!
不,应该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郭宗训内心大喜,他本来还在想如果这三人都解不开他苦心构思的那个谶语,那他该怎么继续引导他们?
可不曾想,这王著竟然这么快就完美地解析了自己的这个谶语!
于是,他凝眉追问道:“武将?那会是谁?”
却见王著偷偷瞥了眼另外二人,思忖道:“我大周武将这么多,谁最有可能呢?”
“张点检?”
“还是李指挥使?”
“可他们二人都是皇亲国戚……”
“难道会是慕容延钊、石守信之辈……”
很快,另外二人竟也忍不住开口了。
杨徽之率先开口道:“不,要我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赵匡胤赵指挥使!”
“此人目前虽然只是殿前都指挥使,受殿前都点检辖制,但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甚至隐隐有超张点检与李指挥使之势……”
话音未落,郑起也附和道:“没错,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我之前就曾留意过,此人在军中不仅威望极高,而且人缘极好,禁军将领中,有很多人与他关系极好,甚至有些人以他马首是瞻!”
“若此人心怀野心,定然祸乱一方……”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这三位果然是人才,有木有?
郭宗训的激动得快要手舞足蹈了,但没办法,只能尽力压制!
没错,这就是他今日的最终目的:让赵匡胤成为自己这个小团队的共同敌人!
他也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顺利!
杨徽之、郑起这二人不愧是历史上最先发现赵匡胤有野心的两个人,没想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暗中留意,甚至是暗中怀疑赵匡胤了!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杨徽之是在郭荣生病后劝谏的,而郑起是在郭荣死后上书范质的。
此时离那两个时间点并不远,他们能一个面谏,一个上书,那就证明他们早就在怀疑赵匡胤了!
而自己这个“母后托梦”的事一出,很容易就能将他们对赵匡胤的怀疑勾出来……
但最让他惊喜的还是王著!
他观察得很清楚,这王著从头到尾都与那二人表现地不同。
他甚至能隐隐感觉到:这王著不一定是怀疑赵匡胤,但一定是知道自己想对付赵匡胤!
所以整个过程,这王著明显在帮自己打辅助!
甚至还故意用列举其他人,来引那二人开口。
说白了,他是在帮自己更加“捆紧”杨徽之、郑起二人!
郭宗训很清楚,如果作为君王,或者某个组织机构的老大,被下属猜透心思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在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要手撕赵匡胤的阶段,手下懂自己的心思,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一念至此,他双眼放光地看向王著:
你这家伙虽然是个酒鬼,但当真是心思透亮啊!
嗯,历史上因为范质的阻挠你没当成宰相,但这一次有本王在!
日后宰相之位,定然有你一席……
收敛心神,郭宗训连忙将话题推进下去,生怕又跑偏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