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假途灭虢
第154章 假途灭虢 (第2/2页)这当然也得益于历史上赵家兄弟南征北战的经验!
既然历史上,赵大能站在老爹的肩膀上建立大宋,那现在,自己也能站在赵家兄弟二人的肩膀上完成天下一统!
“赵匡胤!”
郭宗训明显有些不悦,沉声道,“你可知本宫为何要带着你出征?”
赵匡胤愣了愣,没有说话。
郭宗训却冷笑道:“你还记得三年前在天牢里你对本宫说的话吗?”
“本宫现在告诉你,本宫之所以要带着你,就是要让你好好看看!”
“亲眼看本宫是如何帮助父皇一统天下的!”
闻言,赵匡胤像是终于被激起了压抑三年的脾气。
他不由地皱了皱眉,眼底闪过一抹不屑:
好!
你不是要我看吗?
那我就好好看着,睁大眼睛看着!
看着你如何失败,看着你如何栽跟头……
那晚过后,赵匡胤以为自己还是看不到他的家人,可没想到,在出发后,他却惊讶地发现太子郭宗训身边多了一个小仆从。
那不是别人!
正是他的儿子赵德昭。
那一刻,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好好的,就证明自己的家人应该都活得好好的,他怎能不激动?
可他又很清楚,这十岁太子这么做并不是发善心成全自己。
太子这么做,就是想以自己的儿子为人质,让自己在行军路上老老实实的,不要有任何异心!
可恶!
十岁的心思就能如此歹毒!
等着看吧!
你不会有好报的……
荆南(又称南平政权,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自高季兴立国以来,长期依附中原政权,辖境仅荆州、归州、峡州三州,兵力不足三万。
至962年十一月,十七岁的高继冲继位时,政权内部因高保勖时期的暴政而人心惶惶,百姓苦于横征暴敛,军队缺乏战斗力。
而几日后。
金陵的皇宫的议政大厅内,十七岁的高继冲正看着自己的两拨臣子们吵得不可开交。
原因无它,只因大周派遣的使者到了,说是大周应武平的请求要出兵帮其平叛,并要求荆南提供粮草并允许周军过境。
首先,周军的日渐强大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这三年,周军的国力俨然突飞猛进。
若拒绝借道很可能招致周军直接攻击荆南。
可若同意借道又恐引狼入室。
其实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的危险,更何况荆南的那些大臣们,谁又不知道假途灭虢的典故呢?
可问题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如今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了。
要怪就怪那武平的那帮傻子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请求大周出兵!
为此,从得到消息后,荆南朝堂便一直吵到了现在。
以孙光宪为首的重臣们主张妥协,认为“大周势不可挡,不如归顺以保富贵”。
想想也是嘛,荆南终究太弱小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明哲保身有什么错?
而以兵马副使李景威为代表的一些武将们则建议“设伏拒敌”,大周既然派了太子来,不如先假意同意,在荆门设宴款待,席间直接活捉那大周太子。
听说那大周太子可是天纵奇才,若擒了他,还担心大周不乖乖退军吗?
等大周退军,然后马上联系南唐,毕竟南唐这三年来屡次派使者过来游说,说要效仿“合纵伐秦”,组建联盟一起对付大周。
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是对的,好歹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怎能没有风骨……
要说这高继冲终究也是年轻,用赵匡胤的话说就是年轻终究气盛,他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于是最终还是拍板,采纳李景威的建议——设伏活捉大周太子郭宗训!
可他并不知道,当晚,就有人秘密找到了孙光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