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书房的“质证局”
第五章:上书房的“质证局” (第1/2页)天刚蒙蒙亮,上书房的铜鹤香炉就飘起了檀香,混着墨汁的味道,像极了陈默前公司那间常年开着加湿器的会议室。他坐在紫檀木案后,指尖捻着那串刻着“王”字的蜜蜡佛珠——这是苏晴一早托人送来的,珠子上的盐粒早已被擦去,可那冰凉的触感,总让他想起赵磊送来的账册上,那几处被刻意涂改的数字。
“陛下,户部尚书周大人到了。”李德全的声音压得很低。
陈默抬眼,见周尚书颤巍巍地捧着一摞账册进来,官帽歪在一边,走路时腿都在抖。这模样让陈默想起前公司那个做假账被审计抓包的财务主管,也是这副“天塌了”的神情。
“周大人,”陈默把佛珠往案上一放,声音平静,“江南盐税的账册,你都带来了?”
周尚书“扑通”一声跪下,账册散了一地:“陛下饶命!臣……臣有罪!”
陈默没理他,反而看向站在一旁的赵磊:“赵侍郎,你查的盐场记录,也念给周大人听听。”
赵磊清了清嗓子,展开记录册:“回陛下,江南盐场近三年产盐量共计一百二十万石,按每石三两银子算,应入库三百六十万两。但户部账册上只记了二百五十万两,差额一百一十万两——其中,有八十万两的出库记录,签字人是‘王坤’,却没有对应的入库签收。”
他特意加重“签字人”三个字,像极了编辑在稿件上标红错别字的架势。
周尚书的脸瞬间惨白如纸:“是王坤!是他扣下了银子,臣……臣不知情啊!”
“不知情?”陈默拿起那串蜜蜡佛珠,对着光晃了晃,“那这串珠子,周大人认得吗?”
珠子内侧的“王”字在晨光里格外清晰。周尚书的瞳孔猛地收缩,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这是江南盐运使王坤献给太后的贡品,”陈默的声音陡然转冷,“用贪墨的盐税买的。周大人,你掌管户部,要说对‘王坤’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这话像把钝刀,慢慢割开周尚书最后的防线。他趴在地上,汗珠子砸在青砖上:“臣……臣知道他给太后送过礼,但臣不敢问……太后说,这是‘江南的心意’,让臣……让臣把账册‘做平’……”
“做平?”陈默冷笑,“前几日朕看账册时,就发现户部的‘平’,是用米汤粘了新纸,盖住了旧数字——这手法,比我前公司那几个做假账的还拙劣。”
他这话是说给赵磊听的——昨晚他们碰头时,赵磊特意教了他几个“古代改账小技巧”,说穿越文里总这么写。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喏:“太后娘娘驾到——”
陈默和赵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果然来了”的了然。林薇昨晚派人传的话:“御花园的花开得密了,小心挡着路。”意思是太后要出手干预了。
太后拄着龙头拐杖走进来,目光扫过地上的账册和跪着的周尚书,最后落在陈默手里的佛珠上。
“皇帝这是在审案子?”太后的声音慢悠悠的,听不出喜怒,“不过是些盐税账目,犯得着动这么大肝火?”
“母后,”陈默起身行礼,手里却没放下佛珠,“一百一十万两银子,够边关将士半年的军饷,不是‘些账目’。”
“江南水患刚过,盐运使想给哀家修佛堂祈福,也是一片孝心,”太后的拐杖在地上顿了顿,“至于银子……许是记账的人糊涂,记错了数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