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账本新页,路向何方
第十七章:账本新页,路向何方 (第1/2页)开春的第一场雨,把京城的泥土浇得发黏。陈默站在户部库房前,看着赵磊让人抬出来的新铸官银,一箱箱码得整整齐齐,在雨雾里闪着冷光。
“这是去年查贪腐、换云锦、卖土豆种子攒下的银子,共计五百万两。”赵磊递过账本,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写着明细,是他教小吏们新学的记账法,比传统的“一、二、三”清楚多了。
陈默翻着账本,指尖划过“河堤修缮”“土豆育种”“松江府重建”这几行字,突然问:“你说,这银子该花在刀刃上,还是撒在田里?”
赵磊愣了愣,摸出烟盒——里面是苏晴刚给的新烟,据说是西域烟草,劲儿大。他点燃一根,烟雾混着雨气散开:“刀刃能防身,田里能活命。前公司搞扩张时,不也得先稳住现金流吗?”
“可有人说,该建水师。”陈默望着远处的宫墙,那里站着几个老臣,正等着劝他“趁胜追击,荡平倭寇老巢”,“他们说,海疆不稳,再富也守不住。”
赵磊的烟抽得猛了些,咳嗽起来:“水师得建,但不是现在。你看这账本,流民还没安顿好,河堤还没修完,土豆种子刚够种,这时候往外打,等于抱着金元宝跑马拉松,跑着跑着就散了。”
苏晴在后宫听嫔妃们闲聊时,也听到了类似的争论。蜀王妃的妹妹正跟人抱怨:“陛下太心软,放着倭寇的宝藏不去抢,反倒给流民分土地,真是本末倒置。”
“宝藏哪有地里的粮食实在?”苏晴端着茶盏,慢悠悠地接话。她最近在教嫔妃们用土豆做点心,今天带来的“土豆糕”正被抢着尝,“去年冬天,多少人家靠土豆活命?这可是比金子还金贵的宝贝。”
她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在座的嫔妃里,有好几个家里遭过灾,知道饿肚子的滋味。靖嫔的表妹红着眼圈说:“我娘家在河南,去年黄河决堤,是陛下给的土豆种子,才没饿死。”
苏晴心里松了口气,又往她们手里塞了块土豆糕:“这糕里加了西域的糖霜,甜吧?等今年棉花收了,织成布换更多糖霜,让你们天天吃。”她没说的是,昨夜林薇来跟她算过账,种一亩棉花的收入,比种粮食高两倍,还能给士兵做棉衣——这叫“民生军备两不误”。
林薇在织锦局画新图样时,把“棉花”和“战船”都绣在了一块料子上。左边是棉田连绵,农夫弯腰采摘;右边是战船扬帆,士兵持刀而立。
“娘娘,这图样……有点怪。”老工匠挠着头,“哪有把田和船绣在一块的?”
“怪才活得久。”林薇放下画笔,指尖沾着颜料,在布上点了个小小的“越”字——这是他们四个私下的记号。“你看,棉花能做帆,能做甲,田里的粮食能养兵,兵能护着田。就像织锦,经线是守,纬线是进,少了哪根都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