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花好越圆 >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三十五章:秩序之网,商路尽头“新规矩” (第1/2页)

(一)码头的“秤”
  
  广州港的码头,晨光刚漫过栈桥式的码头,就被各色旗帜割成了碎片。大胤的“胤”字旗、波斯的新月旗、荷兰的橙白旗、南洋的椰叶旗在风里招展,货栈前的商人操着夹杂着汉话的波斯语、带着香料味的荷兰语讨价还价,脚夫们扛着丝绸、胡椒、玉米袋穿梭其间,号子声震得海水都晃了晃。
  
  赵磊带着户部的人在码头中央立起杆新秤,秤砣上刻着“公平”二字,旁边摆着本《通商律》,用汉、波斯、荷兰三种文字写着:“交易用统一度量衡,纠纷由‘商事公所’裁决,偷税者罚没货物并驱逐出港”。
  
  “这秤能管得住红毛夷?”广州知府王敬之捻着胡须,看着荷兰商人霍夫曼——就是爪哇海战里被打跑的那个,此刻正陪着笑脸给大胤官员递葡萄酒,“他们前几年还在海上抢咱们的船,现在能乖乖听话?”
  
  赵磊没说话,指着不远处的“商事公所”。那是座青砖小楼,门口挂着面铜锣,谁有纠纷就敲锣,公所里的仲裁员由大胤商人、波斯长老、荷兰船长各选一人组成,此刻正调解一桩“胡椒掺沙”的案子:南洋商人往胡椒里掺了半袋沙,被波斯商人发现,双方吵得差点动刀子。
  
  “按《通商律》第三条,”仲裁员敲了敲惊堂木,“掺假者双倍赔偿,货物没收后由公所拍卖,所得捐给码头义仓——双方可有异议?”
  
  南洋商人还想争辩,却见公所墙上挂着大胤水师的“巡逻表”:三艘“新海号”每日在港口外巡航,炮口正对着码头。他悻悻地闭了嘴,从怀里掏出粮票赔偿——这票子在广州港比银子还好使,能换丝绸,能买玉米,连荷兰人都开始用它记账。
  
  霍夫曼站在秤旁,看着大胤商人用“十进制”算账,波斯商人用“复式记账法”核单,南洋商人用“粮票”付账,突然想起自己刚来时的傲慢。现在他明白了,这些东方人不是靠炮让大家听话,是靠这杆秤、这本律、这张能流通的票子——他们造了个“规矩”,谁守规矩谁就能赚钱,谁破规矩谁就被赶走,简单得像码头的潮水,涨落分明。
  
  码头上的风带着海腥味,混着玉米饼的香气。脚夫们歇脚时,会凑到公所前的布告栏看“船期表”,上面用彩笔标着哪艘船去波斯,哪艘船去爪哇,哪艘船载着玉米去南洋。没人觉得这“规矩”是束缚,反而像码头的栈桥,踩着它,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二)驿站的“信”
  
  西域的敦煌驿站,驼队的铃铛声刚落,驿丞就捧着个木盒迎出来。盒子里是封“织锦信”,云锦上绣着:三匹骆驼、一串葡萄、半个月亮——意思是“三日后,波斯商队带葡萄来,需准备夜间卸货”。
  
  “这信比快马还准。”驿丞笑着说,给波斯商队首领递上碗玉米粥,“上次你们说要换三十架水车,信刚到,格物学堂的工匠就带着图纸出发了,比朝廷的八百里加急还快。”
  
  首领摸着织锦的纹路,想起自己第一次见这“无声信”时的疑惑。现在敦煌驿站的墙上,贴着张“绣样对照表”,连牧民都能看懂:玉米代表粮食,船代表运输,月亮代表夜间——这比文字方便,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大多不认字,却认得这些图案。
  
  更让他安心的是驿站里的“电报机”。那是秦虎根据“电磁原理”造的铁家伙,用铜线连着下一个驿站,按动电键就能发出“滴滴”声,一套“莫尔斯电码”对应一个字,广州港的商情三天就能传到敦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