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迷路
第1章 迷路 (第1/2页)济宁城往东,过了伍辛河羊头山,出了济宁道。
有一处地界,唤作阳山县,已是属于琅琊道。
阳山县是个好地方,四面环山尽是穷山恶水,独在这群山环绕中,有这么一县之域的平地。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就有老百姓在此处建起城镇,男耕女织,安宁平和。
是以阳山县志里开头第一页上便自夸,说此处风光独好,在乱世中也有一番清静。
阳山县最西面的山没有名字,只是本地人叫多了,便叫西山。
这一日晴光大好,李老汉赶着五只羊,去往西山上放羊。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种了一辈子庄稼,到老了,实在种不动粮食,便将地划给儿子一大半。
自己留的那一小半改种些青菜,闲空里喂鸡放羊,补贴家用。
就这等操劳,也难免让儿媳妇在背后说一句偷懒,想挣巧钱儿。
李老汉只能在心里叫委屈,挣巧钱儿也得挣来才行啊。
鸡蛋还热乎着呢,就都让儿媳妇从鸡窝掏走,说给孙子吃,长身体。
羊放了一年眼看能卖钱了,儿媳妇开口说,过年谁家不杀猪宰羊,便拉走宰一头。
李老汉忙活一年,就挣个吃,穿都攒不下,想买件新衣裳都得找儿子伸手。
那儿子也是个争气的,他爹没衣裳穿了,也不说给钱买,当场把自己的短褂脱下来,光着膀子回家了。
都等不了过夜,当天晚上李老汉就得把褂子给儿子送回去,总不能让儿子明天光着膀子出门不是?
李老汉走在山路上,盯着肚子鼓胀的母羊,盼着下个小羊羔,到时候匀出去,好歹换个新衣裳穿。
五只羊咩咩叫着,李老汉一步一步赶在羊后面,捻了根甜叶子的草,在嘴里含着咂么滋味儿。
到了半山腰,有块小平地,长满了草,领头的公羊兴奋地叫了一声,便上前啃食。
眼看羊得在这儿且吃一会儿,李老汉便找了块石头坐下,歇歇脚。
他看着山间的云雾,心中琢磨着回去得在羊圈里多铺些干草。
不然母羊要是夜里生了,羊羔就在躺在地上,容易受冷。
他望着山外,便愣了神。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眼前一花,像是有什么东西从自己眼前过去了。
李老汉左右四下里看看,揉了揉眼,没看见什么东西啊。
他干脆站起身来,转了一圈,环视四周。
确实什么东西也没有。
哎呀,老眼昏花喽,人上了年纪就是不行。
他这边还想继续坐下,突然又站了起来……
不对,好像少了只羊?
李老汉转过身来,仔细数了一遍,四只。
哎!那只肚子里带羔的母羊呢!?
这山上石头多草也深,羊吃着啃着走远了也说不定,李老汉倒也没多慌张。
他先过去牵住公羊,给它套上绳子。
这公羊是头羊,其他羊都会跟着它走,这样找那母羊的时候,不至于再弄丢剩下的羊。
李老汉找了块高一些的石头站在上面,山腰往下,来时的路上,没看见有羊的踪迹。
他转过头来,又看看通往后山的小路……
那母羊,去后山了?
李老汉放了这么多年羊,也不是没放丢过,基本上都找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