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平庸的炎汉勋贵二代
第五十章 平庸的炎汉勋贵二代 (第2/2页)秦王府,刚刚沐浴完毕的刘谌就接到亲卫禀报,郤正求见。
刘谌略感意外,随即命人请入。郤正虽官阶不高,但以学识渊博、品行端正著称,且长期在宫中任职,对朝局人事有着细致的观察,是刘禅的心腹。
“臣郤正,参见秦王殿下。”郤正一丝不苟地行礼。
“秘书郎不必多礼,这个时候来见孤,必有要事。坐。”刘谌抬手示意,语气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郤正谢座后,并未立刻寒暄,而是直接切入主题:“殿下初归成都,雷霆手段稳定局势,臣敬佩万分。然成都非比军中,错综复杂,殿下欲行大事,除军权之外,亦需朝臣支持。臣听闻殿下令麋威执掌宫廷禁卫。莫非将用朝中勋贵?”
郤正口中的朝中勋贵,就是指张绍等人。
刘谌微微颔首,并不隐瞒:“不错。彼等皆名臣之后,与国同体。值此用人之际,孤欲观其才具,或可引为臂助。令先久在宫中,熟知朝臣,对此辈有何看法?”
他目光炯炯,期待着郤正的评价。在他设想中,这些功臣之后,即便才能不及父祖,也当有几分家学渊源和报国之心,是可用的基础力量。
郤正闻言,沉吟片刻,脸上并无谄媚之色,反而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惋惜与坦诚。他深知刘谌的性情,不喜欢虚言搪塞,便决定直言相告。
“殿下垂询,臣不敢不尽言。若论看法……”郤正轻轻摇头,语气沉重,“恕臣直言,张绍、关彝、麋威、王训、简书、赵统、黄鸣、孙越等人,虽承先辈余烈,得享爵禄,然则大多才具平平,恐不复先辈之勇武,更乏治国之经纬才能。”
刘谌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哦?细细说来。”
“张绍,身为张将军之后,辈分虽高,然性格略显优柔,守成或可,开拓不足,多年来于朝中并无显赫建树,唯谨慎持重而已。”
“关彝,有关将军之风仪,却无其韬略与魄力,勇武或有一些,然仅止于匹夫之勇,难堪大任。”
“麋威,刚直有余,谋略不足,且年事已高,用于宿卫或可,参谋军政则非其所长。”
“王训,确有其父王平将军的几分沉稳,但也仅止于‘守’,且缺乏历练,未见奇谋。”
“简书,祖上简雍先生之长于纵横辩才,于他身上未见几分,或有些小聪明,难当大任。”
“赵统将军为人正直,忠于社稷,然……更为平庸,远不及父辈之万一。”
“至于黄鸣、孙越等,更是空有爵位名号,几无实才,于朝中如同隐形之人。”
他如数家珍,然后总结道:“此辈皆生于动乱之时,长于富贵之中,父辈的艰难创业、沙场喋血、运筹帷幄,对于这些人并没有机会认真教导,所以他们或安享尊荣,或欲进无门,早已失了锐气与棱角,更乏真正的历练。若论其价值……”
郤正顿了顿,摇摇头,看向刘谌,语气变得极为肯定:“唯一可称道,或可确保的,大抵便是一份对汉室的忠心了。”
“他们深知自身与国运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殿下若用之,可予闲职、虚位以示恩宠,凝聚人心,但若寄望于他们能如殿下军中俊杰般,冲锋陷阵、出谋划策、整顿乾坤,则必大失所望。他们,已非国之干城,仅是旧日勋荣的点缀罢了。”
一番话,冷静而残酷,彻底击碎了刘谌心中对这批“勋贵二代”存有的一丝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