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1/2页)

中午,宣德门的铜环还没被冻透,就被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惊醒,宫里传出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眨眼间就飞过了御街。
  
  “道君皇帝内禅了!”卖胡饼的王二把铁鏊敲得叮当响,唾沫星子混着白气喷出来:“新天子是皇太子!听说今早已经在大庆殿登基了!”
  
  买饼的人大喜过望:“当真?那六贼呢?蔡京、童贯他们还能得意?”
  
  “得意个屁!”旁边驾车的老张头啐了口唾沫,车把手上的麻绳磨得发亮,“昨儿个我拉着个太学生,人家说新天子一上台,头一件事就是拿奸贼开刀!”
  
  这话像火星掉进了干柴堆,胡饼摊瞬间围拢了黑压压一片人。
  
  有挑着菜担子的农夫,筐里的萝卜沾着泥;穿绸缎的商户,手里还攥着刚算好的账册,人们纷纷攘攘,大声呼嚎。
  
  “当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圣人出,天下安矣!”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紧接着,千百张嘴跟着喊起来。
  
  百姓苦六贼久矣!
  
  尤其是在这风雨飘摇的世道,金军南下途中,在河北、河东等地烧杀抢掠的消息早已通过逃难百姓传到汴京。
  
  逃来的难民哭诉“金狗见人就杀,妇女被掳,房屋烧尽”,甚至有“婴儿被挑在枪上取乐”的传闻。
  
  这些消息让汴京百姓陷入巨大恐慌,尤其是底层民众,深知一旦城破,自己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街对面的绸缎铺里,掌柜的正指挥伙计把绫罗往地窖里搬。
  
  “动作快点!”他压低了嗓子,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把账本也藏好,万一真打进来,这些都是祸根!”
  
  伙计们手忙脚乱,绸缎摩擦的窸窣声里,能听见街面上“打倒六贼”的喊声,掌柜的脸白了白,又往地窖深处瞥了眼,那里藏着箱碎银,是准备随时往南方老家运的,只是现在根本找不到车船,都被权贵们抢夺完了。
  
  山雨欲来,富户与官僚子弟纷纷托关系找门路,或逃往江南,或躲进郊区的庄园,每个城门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禅位前后的半个月里,从汴京南门逃出的马车日均达数千辆,多是携带金银细软的权贵家眷。
  
  然而,各家自有各家愁。
  
  街面上的米铺前,又吵了起来。
  
  “凭什么这么快又涨价了?前天不还五百文吗?”那个汉子挥着扁担,米价牌上的“五百一斗”被盖住了一半,又被人扯出来。
  
  掌柜的缩在柜台后,举着算盘喊:“市价如此,若是嫌贵可去别家看看!”
  
  可没人听他的,混乱里,不知谁把米缸掀了,白花花的米撒在雪地上,被踩成泥。
  
  此时汴京米价一日三涨,“斗米千钱”,不少人因抢粮发生斗殴,官府虽派兵弹压,却屡禁不止。
  
  另外便是盗窃打架层出不穷,外城内城趋向治安混乱。
  
  邻里厢坊认识的百姓纷纷结社自保,“邻里社”的汉子们提着木棍在家坊巡逻,能看见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用木板顶着。
  
  走在街头,可听见流传民谣:“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还有人在城墙上贴匿名诗:“花石纲车未停轮,金戈已到黄河滨”。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该谚语直指“六贼”之一的朱勔。
  
  ...
  
  大庆殿的龙涎香还没散尽,赵桓坐在那张雕龙椅上,屁股底下像垫了块烧红的烙铁。
  
  简陋登基大典上的三呼万岁还在耳边嗡嗡响,可他盯着阶下那片黑压压的官帽,只觉得喉咙发紧,这大宋的江山,就这么砸到了他手里。
  
  既然如此,该他做的就得干了。
  
  “传朕旨意。”
  
  “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诸公,当年蒙冤者,一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阶下先是一静,随即响起细碎的骚动。
  
  有老臣摘下冠带,额头抵着地砖,肩膀微微发颤。
  
  赵桓看在眼里,心里清楚,这一步走对了,新党旧党斗了几十年,如今金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再窝里斗只能是死路一条。
  
  右司谏陈过庭往前跨了一步,激动得袍角都在颤:“官家圣明!此乃安定士心之举啊!”
  
  赵桓抬手压了压,殿内的骚动渐渐平息。
  
  他看着阶下那些或激动或审慎的面孔:“还有,即日起,太学生、民间士人,凡有安邦之策、抗金之见,皆可上书言事。登闻鼓院不得推诿,须当日呈朕览阅。”
  
  这话一出,阶下的骚动更甚。
  
  有年轻官员眼中闪过惊喜,也有老臣面露担忧。赵桓却不管这些,他心里清楚,如今大宋已是危在旦夕,只有广开言路,才能集思广益,找到抵御金人的良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