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用红枫染流年 > 第3章 流金年华

第3章 流金年华

第3章 流金年华 (第1/2页)

人生何处不相逢?在岁月的这条长河,我们每一个都是生活的主角。如果你的心底满是伤痕与苍凉,那么你走过的路一定是一路的泥泞与悲凉。如果你的世界总是与阳光为伍,与星星做伴,那么你总会有一路的美丽的风景伴你远行,青山伴夕阳。清风为你送行,小溪为你歌唱,白云为你跳舞,蓝天为你祝福
  
  在源村小学读的几年书,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真没有什么印象。后来因为上头来了政策,在年级分了重点班,因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被踢出了重点班。记得当时从仁村到我村读书的阿瑞哥,那时超厉害,特别是数理化,每次考试都在前茅,老师们都把他当作宝贝。不想若干年后,我与他一起在县里某党政机关又成了同事,说起当年的往事,我说他每每都是人生的赢家,一直让我羡慕不已。
  
  他在我们村读初中,一直担任重点班学习委员,也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几位学生派风云人物。与阿真等几位大侠并驾齐驱,每每都是学校的焦点人物,老师们自然是精心辅导,给他们开些小灶。每每到了一周的集体会议时间,只见校长把这几位大咖当作国宝,在讲话中一次又一次给予表扬,还要我们各位大侠要向这些读书成绩好的、努力上进的优秀学生学习。老师们说,这成绩好了以后就可以出来工作,为国家出力做贡献,否则,你们只有在这黄土地上刨食,过着紧巴巴的苦日子好了。到那时,你们这些读书不用功的人,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过等你们明白过来,连胡子也白了,已经没有后悔药吃了。
  
  听了老师的一番教诲,很多大侠还是不以为然。哼,我读书不咋地怎么了?还要挑灯夜战呢,没见得你们老师好得哪里去嘛。你看看我们队那些后生,不读书还不是照样过得挺快活?也没有见人家缺衣少穿的,小日子还不是过得火红火红。到了结婚年龄,把老婆一娶,生几个孩子传宗接代,不就完成任务了?
  
  当然,老师们也点到为止,没有点名一些学习成绩差、又不愿意上进的学生名字。因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想点名也没那么多空闲时间,更何况他要得罪一大把人。虽然我等小伙伴多半是羡慕嫉妒恨,兄弟们很郁闷,真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味道呢。管他呢,他是他,我是我,他走他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哈哈,这诸位大侠们想通透了,觉得也没啥呢。
  
  多年以后,他从县党校调至S县委组织部,几年后提拔任县委办副主任,之后他还去乡镇当了书记,后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等职,这都是后话了。
  
  一天下午下课,突然听到紧急的吹哨声音,一位老师喊话说,马上集中排队,校长有重要指示。我们知道校长一定会在会上训话了,说不定哪位大侠又要挨训了。
  
  操场上乱哄哄的,大家你推我我推你,嘻嘻哈哈的好一阵吵闹,直到值班老师的哨子吹得一次比一次响,少数人还在叽里呱啦说个不停。直到哨子声吼声混杂在一起盖过了这不和谐的声音,操场上才略有些安静。
  
  校长有些震怒,声音立马高了八度,说有些同学太不像话,喊了无数次还不听口令。你以为这是你家的菜市场吗?这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是上课的地方,如果你不想遵守规矩,不愿来学校的话,马上给我送我回家。如果谁谁谁再嚼舌头的话,那就叫他上台来讲个够,否则的话,请你这个瘟神给我闭嘴。
  
  那几位吵得起劲的大侠见势不妙,校长已经怒发冲冠,吓得脸都变了形,操场才逐渐安静下来。可有一位大侠不知是有毛病还是不知趣,还在旁边低声嘀咕,说不就是开个会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
  
  不知道是大家的声音完全安静了下来,还是这小子的声音太刺耳,抢了校长的风头。校长见有人还敢如此大胆,不听自己指挥,气冲冲地顺着声音瞄去,终于找到了这令人讨厌的家伙。原来是余村那个老刺头余良忠,他由于嘴皮不齐不全,生理上有缺陷,但喜欢与老师们唱反调。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要他往西,他偏要往东,反正要与你唱反调才高兴。而且从来不按规矩出牌,上课看书就犯困,要不然老师在黑板上写,他老先生在下面与人交头接耳,搞得教室像闹市,让老师们头痛不已。
  
  校长再也控制不了情绪,厉声道,那位缺嘴巴,有本事你给我站到台上来亮亮相,我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还是长得帅?什么都没有学到,就学到了与老师唱反调,这样的学生不要也罢。明天你可以不来上课了,去帮你父母打柴做饭做农活,别浪费你父母的血汗钱了。你这样的学生不仅自己不用功,还影响到了其他同学们,再这样下去,就要把你开除出校园,看你有什么能耐。
  
  阿忠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不过在当着全校所有师生面前,他还是有些胆怯。怕老师们去找他家长告状,说不定今天晚上或者最迟明天晚上,他家长知道了这事儿,估计挨上几鞭子也说不定,这好汉不吃眼前亏,先闭上嘴再说。于是,打个拱手,说多有得罪,马上闭上了臭嘴。校长见把这刺头治服了,于是才开始做重要讲话。
  
  校长大声说,由居住在各村的学生组成若干小分队,小分队的主要职责就是参加各村的活动,具体来说,也就是晚饭后由各小队长召集。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请各位同学要踊跃参加。下面由他宣传各学生小分队队长的名单。
  
  当听到我的名单的时候,心情有些小激动,我被学校任命为蒋村学生小分队队长了。我感觉十二分荣幸,是啊,小样的,每次选班干部没有我的名字,评选小兵也没有老子的份,就是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也轮不到老子,哼,今天终于轮到我扬眉吐气一回,当了一回学生小分队队长。我感到十分的突然,但倍感肩上的责任,这小分队队长要组织全村的适龄学生,在学校至大队部之间的路段进行蹲点,这分明是校长和老师们对我的高度信任。
  
  于是,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我母亲,母亲对我勉励了几句。说就按校长和老师讲的做,把这个小分队队长做好了,把学习搞上去了,说不定校长会安排你一个更大一些的官做,这样出来混就有出息了。我听了母亲的话,还是有些沾沾自喜,感觉有些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味道。是啊,这次是个小分队队长,说不定下次就是队长、总队长,抑或民兵营长什么的,真有点意思,感觉自己瞬间高了几公分。
  
  当晚早早地吃了晚饭,我叫了几个伙伴去分头通知蒋村学校附近的几个伙伴,告诉大家七点半准时在学校集中。因为我们大家都离学校近,所以在学校操场集中。还没到七点半,小伙伴们都按要求来到了操场,我立即要求大家排两列纵队。见大家排队时乱哄哄的,我也学着老师的口气,要求大家严肃认真对待这次重要的任务,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对待。
  
  接着谁谁谁排第几位,我一一作了安排。对有些喜欢搞小动作的人,我就安排工作比较负责、又不讲情面的伙伴在他后面负责监督。隔三岔五在队伍中安排一个不讲情面的家伙对付这些捣蛋鬼,让他们防不胜防。这一系列神操作,让整个队伍的秩序井然有序,也让我的小伙伴们对我的管理能力刮目相看。从此以后,我每每都以孩子王自居,每次游戏基本由我安排,大家对我的安排也习以为常了。
  
  不过,这小分队长过瘾的时间不长,过了不久,不知什么原因就宣告解散了,我这小分队长还没有过足瘾,就翻篇成了历史了,倒令人有些不舍的。
  
  孔老先生有很多名言,诸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可逾矩。
  
  他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其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周游列国十四年,曾修订《诗》《书》《礼》《乐》《春秋》《易传》。孔子去世后其忠实信徒把其与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修订成儒家经典《论语》。其主要思想是“仁、德、礼”“仁”即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德”,即以德教化民众;“礼”,即以礼治理国家。
  
  记得学校还组建了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主要是由一些具有表演天赋的同学组建,由在校的具有文艺细胞的老师进行指导。这些人平时在学校学习,利用每天空闲的时候组织排练文艺节目。不过,如果说节目很有水准的话,那是有些恭维了,几个千篇一律的公式化节目,只是让窒息的日子增添一些笑料而已,绝无艺术可言。
  
  如果谁进了宣传队,那就意味着此人有文艺细胞,而且根正苗红,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如果干好了,说不定可以推荐参军入伍,也可以推荐到各厂矿、企业工作,说不定离吃皇粮的日子不远了。所以,一时间能否入宣传队,标志着能不能进步,今后有无发展潜力,是不是妥妥的潜力股。每当有人能进宣传队,平时演出时脸上、嘴上涂上红红的东西,煞是好看,如众星捧月一般,那个骄傲得让人目空一切,一时间能否参加宣传队就成了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
  
  宣传队平时参加文化学习,定时或不定时组织文艺排练,有打鼓队、秧歌队等。说是文艺宣传队,由于文化知识及人才所限,节目极其粗糙。然而,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很多年轻人心潮澎湃、激情似火。
  
  记得余家祠堂,那里曾是整个大队文化娱乐中心,说是文化娱乐中心,其实什么也没有。这里没有电影院,也没有固定的舞台装饰,没有吃喝拉撒的地方,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厕所也没有,更别说什么酒吧、咖啡馆之类的地方。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说它是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偶尔县里组织来放放电影,或者大队及学校宣传队组织文艺演出,村民们偶尔来凑热闹而已。
  
  因为余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在源村的中间所在,上、下村去那里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一旦有娱乐活动,比如有电影放映或者文艺演出的话,非在余家祠堂莫属。当时余家祠堂外面有一个球场,说是球场,它仅有两个破烂不堪的篮球架,风一吹摇摇晃晃的。还有那个地坪也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应当是年久失修所致。
  
  还有,祠堂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是附近的余村村民老人过世后,家里人在这里办酒招待客人,办丧事的一个地方。多年后,余村每户集资一定的资金,从余家出来的在外工作的人每人一千元以上。然后,这个祠堂在一些有心人的组织下,被整理得焕然一新,据说,里面还收集了爱心人士的捐赠善款公示,我们家三兄弟几个人都榜上有名呢。尔后,由原S县史志办主任余生、县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余剑等几个人组织编撰了一本余氏家谱,里面收集了整个S县余氏家族的一些发展近况,算是为余氏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一旦有县里的电影队来源村放映,消息在广播里就会早早地发出,人们像过节一样开心,因为没有什么娱乐,这个放映电影成了大家最开心的节目了。大家早早地在外面的地坪上放上一张凳子,晚上吃了晚饭就早早地来到这里,等待电影放映的那幸福的一刻。当时县里的电影放映员叫余贤桥,大家喜欢叫他乔老爷,估计就是那部喜剧《乔老爷上轿》上演后风靡一时,余桥被诸位大侠赐名乔老爷,成了一时奔走相告的喜剧大师。
  
  乔老爷老家也是余村,在县电影公司做放映员,论起辈分还是我的本家叔叔。每每在放映时远远地见到他,心里顿时无比兴奋,原来我的本家叔叔还有这技术,而且还吃着皇粮。每天都有免费的电影看,这个铁饭碗好得简直不能再好了,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个放映员,看电影都不用一个子儿。
  
  他虽然没有给我们送来光明,却让我们在这个贫乏的日子里增添了一丝丝生机。这人生有四幸,“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想当时我这远房叔叔给我们送来的也不亚于这样的“四大惊喜”吧。
  
  每每到了放电影或者演出的时候,大队部最大的那位一号人物拿着话筒,在扩音机的帮助下,声音既洪亮又清脆。他老人家先轻咳几声,润润喉咙,表示他老人家今晚即将发表重要讲话。这时周围的人叽叽喳喳像一群麻雀说个不停,惹得老支书有些生气,他高声道:“大家请安静,请安静,今天我来说几句。”
  
  听到老支书要说几句,大家依然没有安静下来,他们都知道老支书从来不乱骂人。即使他老人家到了最愤怒的时候,他也不会骂你一句脏话。所以,这时候大家还是你讲你的,我说我的,大家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支书不得已让放映员乔老爷把声音调得最大,果然,老支书的声音在扩音机里盖过了老少爷们的唠嗑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