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斩草除根
第014章 斩草除根 (第1/2页)宝镜将披风收了起来,没一会又烧好了水给霍锦安泡脚驱寒。这大晚上往老太太院里走一遭脚丫都是冰的。
霍锦安边泡脚边看稿子,目光没有离开纸张,问宝镜:“让你去各大茶社酒楼办的事办好了吗?别净顾着听说书的把正事忘了。”
宝镜撇嘴:“姑娘这是不放心我?事情都已经办妥了。最晚明天开始,那些说书的先生都能给安排上。花了那么多银子,保证不会让姑娘失望。”
霍锦安点点头。
再一低头看到手边桌子上那一沓子稿子,又开始叹气,今晚得熬个夜了。
次日早上,霍锦安顶着眼下淡淡的乌青起床。
昨晚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后面还是被宝镜叫醒到床上去睡。
观后感还剩下几份没看完,吃过早饭之后接着看。
今早宝镜不用出去买饭,厨房送来的早饭就很不错。
水晶小笼包、黄金糕还有豆浆。送餐过来的人也是恭恭敬敬的。
果然经过昨晚那么一出,她在霍家的地位水涨船高,往后就再也不是透明人,有很多事情要做起来也就方便多了。
吃过早饭,霍锦安就去了玄安书局,留宝镜在房里,说要是家中有人找她就直说她去玄安书局交最新抄完的书籍了。
到了玄安书局,周掌柜给霍锦安介绍了一个年轻男子。
“东家,这是住我家隔壁的季泽,他是个好孩子,还是个举人呢!很有才学。我就想着让他帮着咱们一起看这些稿子。当然您放心,他自己没投稿,绝对不会不公平。”
霍锦安看向青年。
青年略有些拘谨地朝她一笑。
面如冠玉,气质儒雅,即使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麻衣,也掩盖不住一表人才。
而且瞧着年岁应该比霍云信还小,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举人,该是前途无量。
霍锦安收回目光:“这好说,本来光靠你我二人估计也看不完,能有季公子帮忙自然好。当然也不能让季公子白劳累,就按照看一篇稿子十文钱的价格算如何?”
季泽脸色微红,慌忙摆手:“不、不用这么多……”
周掌柜更是不好意思。
他知道季泽家里条件差,找季泽过来看稿子一是因为确实两人看不完,二来也的确存着让季泽能赚点钱的想法。
但他没打算走书局的账,是想着自己私人贴补。他平日想接济季泽,这孩子就是一句“无功不受禄”。
这次赶上审稿子的事,周掌柜才想了这么个折中的法子,只是没想到东家会主动提出要给季泽报酬。这让他顿时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东家,我已经跟季泽商量好了,一份稿三文钱,毕竟只是看稿子写的好与不好,不用修改,三分钱不少了。而且我是打算这钱我自己出,是我私自找来的人,怎么能走公账?”
霍锦安笑着摇头:“既然是为了公事,当然该走公账。既然是走公账,那多少钱自然是我说了算。昨晚我看了大半夜的稿子,头晕眼花,这可不是件轻松差事,十文我还觉得不多呢,就按这个定价。”说着又转头招呼季泽,“季公子别站着了,快坐。”
季泽微微抿了抿唇,即便坐在椅子上身子都还绷着,脊背挺得笔直,带汗的掌心下意识在大腿上蹭了蹭。
霍锦安接着说,“季公子今年多大?可是要参加来年二月的春闱?”
季泽脸色立即变得晦暗,片刻后才勉强扯出一点不自然的笑:“虚岁十七,我……我不参加春闱。”
霍锦安挑眉,十七岁的举人,却不参加春闱?而且看季泽这表情,似乎另有隐情!
当面打听人私事终究不好,霍锦安看了一眼周掌柜。
周掌柜跟了霍锦安这么长时间,自然熟悉霍锦安的意思,一个眼神就立即会意,笑着拍了拍季泽肩膀:“你先去楼下我的书房看稿子吧!”
季泽起身,这时他的面色已经恢复如常,对周掌柜和霍锦安行了一礼,转身出去。
门一关上,霍锦安转头即问:“季泽怎么回事?十七岁的举人不参加春闱?这不是天大的遗憾?”
周掌柜叹气:“连东家您这非亲非故的都知道季泽不参加春闱是遗憾,可他生母却不知。”
“什么意思?”
周掌柜又是好一阵连声叹息,看那表情就是一言难尽的遗憾。
“季泽真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孩子,十岁考中秀才,次年便高中解元。那可是十一岁的举人,在当时的盛京中简直风头无两。估计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读书天赋,他父亲就是个举人。季泽小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来盛京投奔他母亲姚氏的娘家亲戚,就租住了我家隔壁的院子,一住十来年,我也算是看着季泽长大。”
霍锦安震惊地差点将刚喝进嘴里的茶喷出来,“十一岁的举人,那就是六年没再参加科举?是生活上有什么难处?”
周掌柜摇头:“他们家生活确实艰苦,您瞧他那衣裳便知晓了。就那身衣裳还是他最好的一身,一般只有到我这来才穿。平时在码头上做苦力,穿的还不如叫花子。可话说回来,都已经是举人了,要是能去考科举,日子再怎么紧巴,这就在盛京,一场试还考不了?归根结底是有个拖后腿的娘!”
一番话再次刷新了霍锦安的震惊程度。
十一岁的举人,还是解元,说是天才绝对不言过其实。
这样的人物,即便出身微贱,也绝对不至于要到码头上做苦力赚钱来维持生计。
中举便是一只脚已经踏进仕途,即使日后会试不中,那也可以做县丞、主簿等职位,有俸禄可享,怎么也不该沦落到码头做苦力。
“到底是何缘由?”
周掌柜几番犹豫,终究还是叹着气说:“告诉东家也无妨,反正在我们左邻右舍的也不是秘密。季泽一家搬来没多久,周围邻居就从季家夫妻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中得知,季家会从外地来京投奔亲戚,是因为季泽父亲在老家有个相好的。姚氏性子泼辣,为了断绝丈夫和外室往来,硬逼着季泽父亲搬家,到京城来投奔娘家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