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强力维稳
第46集:强力维稳 (第1/2页)广场爆炸案的硝烟在午后的阳光下渐渐散去,但恐慌却像潮水般漫过凌源的每一条街道。老城区菜市场里,往日喧闹的讨价还价声消失了,摊主们守着摊位,却没心思招呼零星的顾客,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听说那爆炸物是黑火药做的,威力可大了,幸好没炸到人多的地方!”“我家孙子在广场附近的幼儿园上学,今天下午我赶紧接回来了,不敢让他再去了!”“你们说,会不会还有下次啊?那些黑社会是不是疯了?”
小区里,居民们紧闭门窗,原本下午出来下棋、跳广场舞的老人不见了踪影,只有几个家长牵着孩子,匆匆走过,眼神里满是警惕。县医院门口,挤满了来做检查的人,有的是爆炸时受了轻伤的群众,有的则是因为恐慌,觉得身体不舒服,非要来医院确认没事才放心。
县公安局指挥中心里,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电子屏幕被分成了几十个小窗口,每个窗口都显示着不同区域的实时监控——火车站的旅客行色匆匆,商场的入口处民警正在检查随身物品,学校门口的保安增加了巡逻次数,每个画面都透着紧张。
雷杰站在屏幕前,身上的警服还沾着早上的灰尘,眼底的红血丝比昨天更明显了。他一夜没合眼,先是处理爆炸现场,再是部署安保,现在又要盯着全县的治安情况。手里的保温杯已经空了,里面的茶叶渣沉在杯底,他却没心思去添水。
“雷局,火车站那边传来消息,客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0%,很多人想暂时离开凌源,售票窗口排起了长队,我们已经加派了民警维持秩序。”指挥中心的民警小张快步走过来说,手里拿着一份报表。
雷杰点点头,目光落在屏幕上的火车站监控画面:“让民警跟车站沟通,增加退票和改签窗口,避免拥挤引发混乱。另外,提醒检票口的民警,注意观察可疑人员,特别是携带大件行李的,要仔细检查。”
“好的,我这就去通知。”小张转身离开。
雷杰拿起内部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声音沙哑却坚定:“各单位注意,我是雷杰。从现在起,全县公安机关启动最高等级勤务响应,所有人员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巡逻组增加巡逻频次,重点区域每半小时巡逻一次;设卡组严格盘查可疑车辆和人员,不许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入户宣传,安抚群众情绪。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遏制犯罪,恢复秩序,给老百姓安全感!”
对讲机里传来整齐的回应:“收到!坚决执行命令!”
雷杰放下对讲机,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街道。一辆警车呼啸而过,警灯闪烁,划破了午后的宁静。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将是对整个公安系统的考验,也是对他的考验。
下午两点,凌源县的各个出入城路口,都竖起了蓝色的临时检查点。特警支队的民警穿着黑色的作战服,戴着头盔,手里握着***,站在检查点两侧,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过往车辆。交警则拿着停车牌,示意每一辆进城的车辆靠边停车,接受检查。
“您好,请出示驾驶证、行驶证,打开后备箱配合检查。”在城东的检查点,民警小李对一辆黑色轿车的司机说。司机有些不耐烦,但看到旁边荷枪实弹的特警,还是乖乖地拿出证件,打开了后备箱。小李仔细检查着后备箱里的物品,没有发现可疑物品,又让司机打开手套箱,确认里面只有一些文件和杂物,才放行。
“麻烦您了,最近治安紧张,请多理解。”小李笑着说。司机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点点头:“知道你们是为了大家好,辛苦了。”
这样的场景,在每个检查点都在上演。截至下午五点,各检查点共检查车辆1200多辆,核实人员身份3000多人,查获管制刀具5把、***2把,没有发现爆炸物或可疑人员,但民警们丝毫不敢放松——他们知道,危险可能就藏在某一辆车里,某一个人的包里。
城区的主干道上,巡特警大队的民警分成了15个巡逻组,每组3人,乘坐警车或步行巡逻。警车的警灯一直亮着,缓慢地行驶在街道上,警笛声偶尔响起,不是为了追赶嫌疑人,而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到警车,感受到安全感。
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巡逻组的民警老王看到一位老大娘正站在门口,望着外面,神色不安。老王走过去,笑着问:“大娘,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老大娘叹了口气:“唉,昨天爆炸的事太吓人了,我这心里一直慌,不敢出门买东西。”
老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宣传单,上面印着警方的安全提示和报警电话:“大娘,您别担心,我们一直在巡逻,很安全。您要是需要买东西,或者有其他事,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帮您办。这是我们的联系电话,24小时有人接。”
老大娘接过宣传单,眼眶有些湿润:“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了。”
除了地面巡逻,“天网”工程也全面启动。在县公安局的技侦中心,十几个民警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技侦支队的队长老王指着一个屏幕说:“大家注意看这个画面,广场附近的这个路口,昨天爆炸后,有一个穿深色连帽衫的男人出现过,和监控里的嫌疑人很像,我们要追踪他的行踪。”
民警们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取了周边的监控录像,一点点追踪那个男人的路线。“他往城北方向去了!”一个年轻民警喊道,“在城北的一个便利店门口,他买了一瓶水,然后骑上了一辆无牌摩托车,往城中村方向去了!”
老王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雷杰的号码:“雷局,发现嫌疑人踪迹了!他往城北城中村去了,骑的是无牌黑色摩托车,我们正在继续追踪!”
雷杰的精神一振:“好!我立刻安排抓捕组过去,你们继续监控,实时汇报他的位置!”
与此同时,社区的网格清剿也在紧张进行。在城西的幸福社区,社区民警小李和网格员张姐一起,挨家挨户地排查出租屋。“您好,我们是社区派出所的,例行安全检查,麻烦开门。”小李敲响了3单元201室的门。
门开了,一个年轻男人探出头,眼神有些闪躲:“什么事?我没犯法啊。”
“我们只是核实一下人员信息,检查一下消防安全,”小李笑着说,“您是租在这里的吧?麻烦出示一下身份证,登记一下。”
男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拿出了身份证。小李核对了身份证信息,又检查了房间里的情况,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才说:“谢谢您配合,最近注意安全,出门锁好门,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
张姐则给男人递了一张安全提示单:“这上面有社区的应急电话,有什么事可以给我们打电话。”
男人接过单子,点点头:“知道了,谢谢。”
截至晚上八点,全县共排查出租屋2300多间,小旅馆120多家,网吧50多家,登记人员信息8000多人,整改消防安全隐患30多处,没有发现爆炸案嫌疑人的踪迹,但却抓获了3名在逃人员——都是之前犯了盗窃罪,一直躲在出租屋里的。
在宣传方面,县电视台每隔一小时就插播一次新闻,通报爆炸案的最新进展和警方的维稳措施,主持人的语气温和而坚定:“目前,警方已经掌握了嫌疑人的部分特征,正在全力追捕中。请广大市民不要恐慌,注意安全,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警方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好凌源的社会治安。”
公安局的官方公众号也每两小时更新一次,发布民警巡逻、排查的照片和视频,还有受害群众的感谢留言。其中一条视频,是民警帮助一位独居老人买菜、送药的场景,配文“您的安全,我们守护”,短短一小时就获得了5000多个赞,留言区里满是“民警辛苦了”“为凌源警察点赞”的评论。
这些措施像一剂剂强心针,让凌源的民众渐渐安心下来。晚上九点,商场里的顾客多了起来,有的店铺甚至延长了营业时间;小区里,开始有老人出来散步,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玩耍;火车站的客流量也恢复了正常,不再有大量人群聚集着想要离开。
然而,表面的平静下,侦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雷杰亲自挂帅的“广场爆炸案”专案组,在技侦支队的配合下,取得了关键突破。
通过对海量监控录像的分析,民警们发现,爆炸案发生前三天,一个穿深色连帽衫的男人曾多次在广场附近出现,每次都戴着口罩和帽子,刻意遮挡面部,行为鬼祟。在爆炸案发生前一天下午,这个男人还在广场东南角的公共卫生间附近徘徊了很久,像是在观察地形。
“我们把这个男人的画像发给了各个派出所,让他们辨认,”专案组的民警小陈对雷杰说,“刚才,城西派出所的老民警认出了他,说他是赵天霸的外围马仔,绰号‘山猫’,有爆炸物犯罪前科,五年前因为制作和贩卖爆炸物被判过刑,去年刚刑满释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