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什么毫厘千里的
第554章什么毫厘千里的 (第2/2页)陈朝阳知道,解决这样的矛盾,光靠行政命令不行,更需要耐心和智慧,让科学的道理,像春雨一样,慢慢渗透进这片习惯于经验和感觉的土壤。
“钱师傅,”陈朝阳适时开口,声音却带着分量,走到钳工台前,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拿起那个阀体和旁边一个按新标准加工的合格品。
他将两个零件递给郑春秋:“郑教授,您是权威,您看。”
郑春秋接过,拿出千分尺仔细测量,又对着光看了看内壁,这才对钱师傅说:
“钱师傅,你的手艺没得说,这个阀体内壁光洁度非常好。但是,”
他话锋一转,将千分尺展示给众人看,“你加工的这个,孔径大了几毫米。
单个看没问题,但累积误差就会导致系统压力不稳。
液压设备,压力不稳可能就是动作失调,甚至……”
陈朝阳接过话头,语气凝重:“甚至会让我们的操作的工人同志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看向钱师傅,“钱师傅,在战场上,咱们会因为‘差不多’就放过一个敌人吗?
现在我们搞工业建设,车间就是我们的战场,零件就是我们的武器。
这新标准,不是捆住您手脚的绳子,是指引我们打出‘百发百中’的瞄准镜!
您这手好手艺,加上这科学的规矩,那才是真正的如虎添翼,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钱师傅看着陈朝阳和郑春秋,又瞥了一眼旁边纷纷点头的年轻工人们,脸上的倔强慢慢消融了。
他叹了口气,挠了挠头:“唉,道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就是这手,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改不过来就慢慢改!”陈朝阳语气放缓,拍了拍钱师傅的肩膀,
“厂里办夜校,搞培训,就是帮大家改习惯、学新本领。
您是老资格,更要给大家带个好头。
让新同志们,这些年轻人帮您一起看图纸,抠尺寸,咱们新老结合,一定能闯过这一关!”
这时,郑春秋也走上前,拿起图纸,耐心地给钱师傅等人讲解起这个阀体的关键尺寸和控制要领,没有丝毫教授架子。
陈朝阳则对二车间主任吩咐道:“看到没有?就要营造这种技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
老工人不能摆架子,新工人和女工同志们也要敢于发言。
要把这种讨论,变成我们技术进步的动力!”
车间主任连忙点头:“是是是,陈书记,我们一定落实好。
我们正在组织技术好的带暂时跟不上的,争取尽快让所有人都掌握新标准。”
陈朝阳满意点头,目光扫过车间。
他看到新的工人同志们,在郑教授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量具进行检测,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眼神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他也看到钱师傅虽然嘴上还嘟囔着,但也已经重新拿起工具,对着图纸比划起来。
带着一车间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和二车间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留下的深刻印象,陈朝阳与郑春秋一行,终于踏入了三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