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第 14 师师长——曹福林。
第 45 章 第 14 师师长——曹福林。 (第1/2页)第二天上午,刘镇庭身着笔挺的军装,以旅参谋长的名义,率领着二团、三团、独立炮兵营,以及白俄加强团,浩浩荡荡地朝洛阳地区出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士兵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防司令部内,气氛却异常紧张。
曹福林一脸怒容,气势汹汹地背着手,在副官和卫兵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促,似乎心中充满了不满和震怒。
“起立!”
随着副官的一声高喊,司令部内的军官们如条件反射般迅速站起身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曹福林。
曹福林在众人的注视下,径直走到了居中的位置,然后缓缓地坐了下来。
待他坐稳后,司令部内一片寂静,只有他那冷峻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
过了一会儿,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都坐下吧!”
他的声音冰冷而低沉,让人不禁心生寒意。
众旅、团长们齐声回应道:“是!”
然后小心翼翼地坐回自己的座位,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曹福林,原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六军第14师师长,军长是韩复榘。
跟随韩复榘投靠常老板后,被常老板改编为“讨逆军”第三路军第6军,曹福林仍任第14师师长。
此时,全师兵力扩编至9000多人,扩编后仍旧采用西北军传统的“三三制”编制,每师辖3个旅。
不过,从每旅下辖2个团,扩编为每旅3个团。
虽然投靠常老板后,部队得到了南京方面的补充。
但因为是杂牌部队,所以补充也很有限。
步枪型号多为汉阳造、晋造三八式、老套筒、捷克VZ24步枪等,后勤维护起来特别困难。
虽然,补充了一些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但是,他的部队仍旧延续西北军的作战方式:特别强调夜战、近战和手榴弹突击(每连配备500枚以上);
手下士兵多来自河南、山东、陕西等地,但战斗经验丰富,擅长防御作战。
等副官将刘鼎山出兵的情报复述完毕后,在场的旅团长们个个神情迥异。
就在此刻,曹福林的脸色变得特别难看。
他的目光如鹰隼一般,看了眼右手边的薛佳兵,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耐烦,粗声粗气地问道:“薛旅长,你之前不是和刘鼎山的部队交过手吗?那你给老子说说,他那支队伍到底有多少人?装备情况又是怎样的?”
可还不等薛佳兵回话,曹福林像是突然被人激怒了一样,猛地一拍桌子。
站起身来,破口大骂道:“他妈的,一个小小的独立混成旅!老子还没去找他的麻烦呢,他倒好,竟然敢主动找上门来,真是活腻歪了!”
听了曹福林的话,他手下的旅团长也是各个义愤填膺,纷纷开口大骂刘鼎山不自量力。
曹福林之所以会向薛佳兵询问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薛佳兵确实和刘鼎山的部队交过手,对他们的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派出的骑兵探子,还没来得及靠近侦察,就被刘鼎山的白俄骑兵给绞杀了。
他所掌握的关于刘鼎山部队的情报,都是那些幸存的骑兵在远处探查到的。
所以,到目前为止,他只知道刘鼎山出兵了。
可是,连刘鼎山派了多少人,什么装备情况都不知道。
薛佳兵听后也是大为吃惊,不明白刘鼎山哪来的底气,竟然还敢主动来洛阳送死。
虽然,刘鼎山赢了自己,部队肯定有所扩编,可也不至于敢跟一个师叫板吧?
薛佳兵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与刘鼎山交手之前的情况。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报告师座,我记得在与刘鼎山交手之前,他的兵力不足两千,而且大多都是些手持土枪、大刀片的地方武装和一群山匪,甚至连一门炮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