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黑衣僧人,姚广孝!
第20章 黑衣僧人,姚广孝! (第2/2页)他脑中飞快地闪过几个名字,却又被他一一否决。
不是能力不足,便是背景不清,或是难以保证其忠诚。
就在这焦躁与杀意交织的时刻,他猛地停下了脚步,眼中骤然亮起一种诡异的光芒。
或许……有一个人选?
那个身在诏狱,却能将帝王心术,朝堂隐患看得透彻无比的叶凡!
此人虽有惊世之才,却无根基背景,更与朝中各方势力毫无瓜葛!
而且,他似乎深谙制衡之道……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朱元璋心中滋生:
或许,该再去会会这个叶凡?
从他那里,不仅能得到制衡藩王,勋贵的妙策,说不定……
连这制约锦衣卫的难题,也能从他口中,撬出些有用的东西来!
这一刻,对叶凡才智的渴望,暂时压过了那冰冷的杀意。
……
翌日。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晨曦透过高大的殿门,照亮了御座之上朱元璋威严的面孔。
他目光沉静地扫过丹墀下的文武百官,听着各地官员逐一奏报灾情赈济的进展。
“启奏陛下,凤阳府水患已退,灾民皆得安置,粥棚日夜不息,疫病亦得控制,民心渐安……”
“陛下,河南府蝗灾已缓,补种之粮苗长势尚可,今岁虽难免减产,然不致绝收。”
“陕西边镇粮草已陆续送达,军心稳定……”
一条条消息报上来,虽仍有艰难,但总体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朱元璋端坐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脸上看不出太多喜怒,但微微颔首的动作,还是让下方禀报的官员们暗暗松了口气。
待各地政务禀报完毕,殿内稍静。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而平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各地灾情缓解,百姓得以喘息,此乃上天庇佑,亦赖众卿用心办事。”
“但咱还是要说一句,治国之道,在于长治久安,在于选拔贤才。”
他目光转向文官队列前列的李善长,语气变得略显深沉:“善长啊,你辅佐咱多年,总理中书,劳苦功高。”
“咱一直记得你的好。”
李善长立刻出列,躬身行礼:“老臣愧不敢当,此乃臣分内之事!”
朱元璋微微抬手,继续道:“咱向来赏罚分明。”
“念你辛劳,特赐扬州原张士诚吴王府邸予你,准你闲暇时前往休憩颐养。”
“此外。”
朱元璋声音一顿,目光在群臣之间缓缓扫过,最后落在李善长身上,沉声开口!
“大明开国以来首次恩科,事关国本,尤为重大。”
“此事,咱思来想去,唯有你最为稳妥。”
“特命你总监恩科!”
“凡科场制度、考院规制、进士去留,皆由你总揽其事!”
“务必给咱选拔出真才实学之士,不得有半点偏私徇情!”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极其轻微的骚动!!
赏赐前朝王府?!
总监恩科考场?
这可是极重的恩典!
无数道或羡慕、或嫉妒、或深思的目光投向了李善长。
李善长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再次深深拜下:“老臣……谢陛下天恩!陛下隆恩,臣万死难报!”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随即目光扫向另一旁:“宋濂。”
大学士宋濂立刻出列:“臣在。”
“命你为此次大明恩科之主考官!”
“总揽科举文章取士之责!”
“务必为咱,为大明,选拔出真正经世致用之才!”
“臣,遵旨!定秉公办理,不负圣望!”
宋濂肃然领命。
最后,朱元璋看向工部及监造司的官员,声音陡然加重,带着千斤重压:“工部!监造司!”
“臣在!”几名官员慌忙出列。
“此次恩科,乃我大明开国首次!”
“关乎国运文脉,天下士子瞩目!”
“考院之修建、布置,一应事务,给咱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办!”
“若有半分差池,怠慢了天下学子,坏了朝廷体统……”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冰刃,“咱唯你们是问!”
“臣等遵旨!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工部和监造司的官员吓得冷汗直流,连声保证。
“嗯。”
朱元璋这才似乎满意了,挥了挥手,“若无他事,便退朝吧。”
“退朝——”
内侍尖细的嗓音响起。
百官躬身行礼,心思各异地缓缓退出奉天殿。
恩科、赏赐、考院……
一道道旨意,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必将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激起层层暗涌。
而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