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既然你进了宫,就别想着能再回感业寺
第六章 既然你进了宫,就别想着能再回感业寺 (第1/2页)她一袭袈裟如烟云流动,风掀起她的袍角,叫她仿佛一只会弛往天际,永不回头的鸟儿。
一旦她将蜂蜜提炼出来,那他该找什么样的借口将她留下?她可是皇家尼姑,是受到大唐祖制庇护的,她若不愿还俗,哪怕是皇帝他依旧无可奈何。两年了,好不容易将她从感业寺逮了出来,他可不想让她走。
谢滢琅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可她总感觉有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中不安加剧,她对着天籁池鞠了一躬后,快步离开了。
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湖边后,李扶渊从水榭走出行至湖边,负手而立,对着一旁的张子忠吩咐着,“将她投放的那个花灯捞上来。”
“喏。”
张子忠点头,跳上池边常备的小木舟,不到半晌便将花灯取回,拱于李扶渊跟前。
青年一层层拨开,取出里面的纸条。
“出宫团圆”几字的楷书端庄不乏精巧,安静地躺在上面。
“出宫,还要团圆?”
她在仲秋节许的愿望,就是这个。她究竟想和谁团圆?和须空,和谢家父母,还是另有其人?她出宫,是不是另有企图?
李扶渊突然想到,当年他向她表明心意时,她曾说过的一句话,“女子此生所愿,不过是与那一心人,共结秦晋之好。可惜殿下生于帝王之家,不在此列。”
他深眸冷冽,将那纸条撕碎后,仍与池中,“谢滢琅,既然你进了宫,就别想着能再回感业寺。”
张子忠摇了摇头,忍不住叹息,“皇上,她都已经出家了。为这么个不识抬举的残花败柳,实在不值。”
李扶渊俊朗的面容忽而阴云密布,周身煞气凝滞了空气,“你何时才能像你哥哥一样,洞悉朕意?朕对她,没有值与不值,只有愿与不愿。”
看着他扬长而去的背影,张子忠实在不明白,皇上到底在想什么?如滢师太将蜂蜜制好后,不知皇上还会不会再找借口?
慈安宫内,武太后刚从晨光中睁开眼睛,就见李扶渊已立于榻边,等着问候。
“扶渊来了?都让绘秋去跟你说了,哀家只是感了点小风寒,不碍事的。你为何还过来?若影响朝臣,岂非我这老妇之过。”
李扶渊撩袍坐于榻上,又为武太后揶起被褥,“母后对儿臣有养育之恩,如今卧病在床,儿臣若置之不理,岂非不孝?再者,朝政有赵相把持,宫中有高武和尚宫局他们,无碍。”
太后心思,他岂会看不明白。若真心不想他过来,就不必让绘秋过去通报太后身子有恙的消息了。
提到赵相,武太后干咳了几声,“说到赵相,皇上明知赵世坤自恃受遗诏辅政,颇有‘挟先帝令新君’之态,为何还允他的女儿赵纤瑶进宫?”顿了顿,“不该进宫的人,应尽快将她们赶出去。”
听出武太后的意有所指,李扶渊深眸微凝,殿中摇曳的烛火似熊熊烈焰在他眼中燃烧,“母后,谁该进宫,谁不能留在宫里,朕自有打算。”
太后哑然,接过绘秋递过来的瓷碗,将药喝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