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诗争长安论意境,语解黄河动人心
第91章 诗争长安论意境,语解黄河动人心 (第1/2页)比诗区的长案前挤得水泄不通,墨汁溅在案几上,晕开点点黑痕。
穿长衫的书生们围着两张摊开的宣纸争论不休。
一张写着秋风吹渭水,另一张对的是落叶满长安。
两边连笔尖都像是在较劲,连围观的人跟着急得红了脸。
“依我看,长安二字不如盛京贴切!”
穿月白长衫的周子昂“唰”地收了折扇,指着纸页上的墨痕反驳。
“咱们此刻明明身在盛京,硬套这名为长安的景致,反倒落了下乘!”
狄英杰立刻皱着眉顶回去:
“胡言乱语!蓝星诗里的长安怎么可能是单纯的地名?”
“若是换成盛京,哪还有落叶满长安的苍凉感?”
他说着往人群外瞥了眼,见时念正陪何鑫智站在戏台旁,忙扬高了声音喊:
“时老板!你快评评理!”
时念刚把何鑫智引到雅间门口,闻言回头笑:
“诗词本就没有定解,你们觉得哪个合心意,哪个便是好的。”
她的目光扫过宣纸,指尖轻轻点在长安二字上,语气软了些。
“不过蓝星的诗里,长安不单是座城,更藏着故乡的意思。”
“所谓落叶满长安,满的其实是游子的牵挂。”
这话像滴冷水落进滚油里,瞬间炸得众人议论纷纷。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秀才抚着胡须连连点头。
“原来如此!老朽先前只品出秋意,竟没察觉这藏在字里的乡愁,时老板这话点醒了我!”
周子昂撇了撇嘴,倒也没再争执,拉着狄英杰就往对词区走。
“咱们去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句!我昨日把蓝星诗选的句子背了大半,今日定能赢过你!”
对词区的石桌上摆着十几本《蓝星诗词集》抄本,浅醉正领着几个姑娘分发诗签。
指尖翻飞间,印着诗句的木签便递到了众人手里。
穿湖蓝锦袍的关秋恺捏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签子,眉头拧成个疙瘩。
“这句子气势太盛,怎么接都觉得弱了半截!”
“未必。”
关念慈还穿着男装,指尖捏着诗签,声音里带着刻意的压低。
“我觉得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气势倒能配得上。”
她说着偷偷抬眼,正好撞见时念朝这边望来,慌忙低下头。
猜谜区的红灯笼下更热闹,“小时不识月(打一蓝星诗句)”的谜题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人看着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挠着头,盯着备选答案犯难,笑得直摇头。
旁边卖花姑娘急得直跺脚,手里的花束都晃掉了两朵。
“当然是呼作白玉盘!你看谜面里的小时,小孩子才会把月亮叫成白玉盘,哪会像大人那么复杂!”
汉子被她吼得一哆嗦,刚要提笔写答案,又被个戴方巾的书生按住手腕。
“兄台等等!再想想!蓝星的诗里,月亮还有婵娟的叫法,会不会是别的?”
戏台旁的香案上,吴婶端来的诗签糕点堆成了小山。
王思哲捏着一块糕点,心里满是诧异。
这糕上的字方方正正,竟比村里老秀才教他写的还规整。
他走到比诗区边缘,见个穿粗布衣裳的少年正对着大漠孤烟直的诗签发呆。
他忍不住凑过去轻声说:
“这句讲的是塞北的风光,诗里的孤烟是烽烟,不是农家的炊烟,你要是写对句,得往边塞景致上靠。”
少年猛地抬头,眼里闪着惊喜的光:“兄台也懂蓝星的诗?”
王思哲脸一红,慌忙摆着手往后退了半步:
“我、我就是……已经看过了原诗。”
他望着少年手里的诗签,转移话题:“这些诗……是真的绝妙。”
少年重重点头,举着诗签就往对词区跑,跑了两步还回头对着他说:
“我爹说,能写出生当作人杰这种句子的,定是位了不起的女先生!”
王思哲望着少年的背影,捏紧了手里的糕点。
原来诗词真能跨过山山水水,把素不相识的人的心,都连在一块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