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陈常在的手艺
第三十四章:陈常在的手艺 (第2/2页)在陈常在的亲自操作下,通过调整垫片的调整,底座终于找平。
这时,一台由单杠柴油机带动的移动铣床刀头平台,被放到了和机床底座相连的,同样是坐在水磨石地面上的精密金属滑道上。
在地面滑道和悬空前进滑道的导引下。
铣刀不断的把地梁铸件的平面进行铣平。
然后,又按着图纸要求铣出来了一些沟槽。
当一面铣完之后,地梁工件翻面,铣平另一面。
在移动铣刀工作完成后。
一台移动镗床刀头平台被换了上来。
锻压机最主要的两个精加工工序,除了铣平之外就是镗孔了。
所谓的镗孔,可以理解为,把一个钻头钻出来的小孔,从内部扩大成大孔的过程就叫镗孔。
在这三个大梁中,地梁和顶梁的四个安装立柱的定位孔,以及滑梁的那四个导向孔,是绝对不能出现偏差的。
如果出现了偏差,那麻烦可就大了。
严重的话,会让这台锻压机的大梁彻底报废。
所以在这次镗铣的时候。
还是陈常在亲自主刀。
而他的身边,则围了一圈他的学生和老师傅们。
从工件的调平、定位、对尺、校准,到铣刀和镗刀的进刀量,车削量。
这每一步,陈常在都做的小心翼翼,极其谨慎。
毕竟他现在所使用的工具,并不是后世的那种高精度的工具。
这里面的误差,还是需要人去把控。
想要把控好这种误差,技术和经验绝对是缺一不可的。
而陈常在后世考正高级工程师证的时候,他的七级钳工证可是给他得了不少加分。
虽然他的手艺距离正经的八级钳工还有不少的距离。
但是真正的八级钳工,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除了经验和技术之外,还需要天分。
陈常在也自诩自己并不笨,也算是心灵手巧,才思敏捷的那一类人。
但是他在考七级钳工证的时候。
在面对八级钳工考官做出来的东西时,他也只能甘拜下风。
但是七级钳工也算是在机加工界,顶层的那一类技术人才了。
所以陈常在也是对自己能拿到七级钳工证,感到非常自豪的。
在陈常在精准的校准、进刀下,整个地梁的加工面和镗孔。
让人看起来极其赏心悦目。
围在工作台周围的那些机床厂和机械制造厂的老师傅和陈常在的学生们。
看到陈常在加工出来的加工面时,人人都是啧啧称赞。
“漂亮啊,真的是漂亮。这光洁度,简直跟磨出来的差不多了。
这进刀量控制的,简直是精确到了毫厘了。
陈厂长,你真的是了不起啊。”
“刘师傅,您可是过誉了,我这需要向您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陈常在谦虚道。
“我从清朝汉阳机械厂成立的时候,就是那里的第一批学徒。
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在技术上就没服过谁。
可是看到陈厂长你的手艺之后,我只能甘拜下风啊。
要不是我跟着队伍一路走到了这里,我还以为我的技术有多厉害呢。
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老话,确实是不骗人啊。”
刘师傅是跟着队伍一路走过来的技术人员之一,现在也是机械制造厂的技术总工。
要是没有像铸造的张师傅,机械厂的刘师傅这样,跟着队伍一起走过来的技术工人们的帮衬。
陈常在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来这么大的摊子。
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