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节 一命换一命
第二百十四节 一命换一命 (第2/2页)“胚泡”开始着床,建立母子间结构上的联系以实现物质交换,着床后的胚胎将摄取母体血液营养继续发育,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小时后,异变再起,“夏娃娃”产生了强烈的排异反应,子宫收缩,移植的胚胎竟然流产了,第二次实验宣告失败。
陆葳的脸色非常难看,一半是失望,一半是疲倦。从两次失败中吸取到的教训显而易见,代孕母体必须足够强壮,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否则会被吸干,代孕母体与提供卵细胞的个体最好同种同源,否则可能产生排异反应,导致胚胎流产。
代孕通常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关键在于胎盘。胎盘植于母体的子宫壁上,母体和胚胎之间的氧气及营养供应由胎盘传递,相当于一个“屏障”和“缓冲”,避免了免疫细胞的直接接触,不会发生免疫排异反应,甚至药物、细菌、病毒都难以通过,有效地保护了胚胎。也就是说,受精卵完全可以移植在第三者体内,可以跨肤色,跨种族代孕,这与器官移植有天壤之别。
克隆“寄生种”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难点,那就是用人类女性的线粒体替换掉“寄生种”卵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子生物实验室没有这样的技术,而绕开这一难点,最佳方案就是由潘云提供卵细胞,胚胎也在她的子宫内发育,至不济也要用第三者的子宫,否则就会出现排异反应。
万一营养跟不上,万一出现了意外,必须“弃母保子”,一命换一命,一个女人,换一头“寄生种”,她该怎么办?陆葳面临严峻的道德考验,双手微微颤抖,犹豫不决,克隆“寄生种”的实验是就此叫停,还是残忍地继续下去?陆葳看了周吉一眼,脑子顿时清醒过来,她意识到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她只是一件“工具”,“工具”不该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该有道德判断。
周吉很快做出了决定。准备几天后,陆葳和潘云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三次克隆实验。依然是“夏娃娃”的体细胞核,依然是潘云的无核卵细胞,“核移植”进行得很顺利,胚胎发育良好,而这一次的代孕母体是从集团招募的“志愿者”。
“志愿者”名叫胡歆悦,是省队的羽毛球运动员,23岁零9个月,身体素质非常好,正处于最佳育龄。她脑子不聪明,没读多少书,长得也平平无奇,除了打羽毛球什么都不会,连饭都烧不好,集团“不养闲人”,胡歆悦只能跟着一群老阿姨洗洗刷刷,日子过得很辛苦。“泗水安保”人力部经理傅抱元亲自找上了她,邀请她加入分子生物实验室,充当“试管婴儿”的代孕妈妈,“出租”子宫,辛苦十个月,换取一生衣食无忧。
胡歆悦怦然心动,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