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零零章 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实弹测试靶场
四千二零零章 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实弹测试靶场 (第2/2页)一位佩戴金星军衔的军官闻言微微前倾身体,汪良工见状朝他扬了扬下巴:“王主任应该记得,去年你们海基反导系统的末段拦截测试,最后阶段的靶场保障就是由这里承接的。
当时那枚靶弹的突防轨迹参数,就是靠他们部署在戈壁深处的相控阵雷达网捕捉到的,比卫星回传数据还早8秒。”
他转头看向吴浩,眼中带着感慨:“我记得三年前你们申请扩建综合性靶场时,不少人质疑在荒漠里砸钱搞这么精密的设施是浪费。
现在看来,那些投入都变成了硬实力。上个月航天科技的同志还跟我抱怨,说你们的靶场排期已经排到明年三季度了,想插队都得托关系。”
说到这里他忽然笑了:“更难得的是你们的共享机制。
不像有些单位搞技术封锁,你们不仅接活儿,还愿意把测试数据标准共享给同行。
去年兵器集团的穿甲弹项目,就是借鉴了你们靶场的动能测算模型才突破瓶颈,这种开放心态在军工领域可不多见。”
说到这,他扫视了一眼在座众人,然后目光深沉说道:“这些年我们科工系统在测试设施上的重复建设浪费了不少资源,要是都能像小吴这样,把单点突破做成行业平台,咱们的科研效率至少能再提三成。
我看啊,这几个靶场不光是你们基地的宝贝,更是咱们国家军工测试领域的标杆。”
汪良工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那位佩戴金星军衔的王主任放下手中的笔,指节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着,目光投向大屏幕上靶场的三维模型:“汪主任说的没错,去年海基反导测试那次,我们确实捏了把汗。
靶弹的变轨参数突然出现异常,是这里的相控阵雷达网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完整轨迹,不然那次测试恐怕要延期至少三个月。”
他看向吴浩,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道“当时就觉得你们的雷达系统反应速度超乎想象,现在看来,不只是硬件过硬,数据处理能力也确实有独到之处。”
一位来自航天科工的专家扶了扶眼镜,接过话头:“我们单位去年有个航天工程的着陆缓冲试验,就是在你们的综合性靶场做的。
那边的高速风场模拟系统,能精准复现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数据误差率控制在1.2%以内,比我们自己的实验室还高出两个百分点。
当时就想跟你们深度合作,可惜你们的排期太满了。”
他笑着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遗憾。
周院士一直没说话,只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这时才缓缓开口:“汪主任说的‘行业平台’,我非常认同。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在军工领域,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尤为重要。你们的靶场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他推了推老花镜,目光深邃说道:“我更关心的是,这些靶场在未来的智能化升级上,还有什么规划?
比如在人工智能辅助测试、大数据分析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听到周院士的话,现场众人也都随即点了点头,周院士这几个问题非常的具有针对性,所以大家纷纷看向吴浩,等待他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