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唐锦绣 > 第二一七五章 叙功之争

第二一七五章 叙功之争

第二一七五章 叙功之争 (第2/2页)

但彼此之间却又代表着不同派系之利益,此番中南大战完全由房俊一系所主导,他付出了不少代价才勉强将一些贞观勋贵子弟送去岘港,如今又岂能愿意眼睁睁看着房俊一系攫取功勋、声势大涨?
  
  功勋是不能埋没的,这是帝国立国之本。
  
  但主次轻重却可以商榷……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又看向马周:“侍中以为如何?”
  
  马周对这些争权夺势不感兴趣,也不愿掺和:“陛下烛照万里,乾纲独断即可。”
  
  李承乾欣然道:“那就依从中书令之谏言,先商讨对姜恪之奖励,李谨行、李景仁之功绩稍后再议。那么,裴爱卿认为以姜恪之功应当如何奖赏?”
  
  他可以听从刘洎之谏言强行认定主次、先后,但对于有功之臣的叙功、奖赏,还是应当由兵部来拟定。
  
  若是此刻剥夺兵部之职权,那个棒槌回京之后必是要找他来闹一闹的。
  
  顶不住啊……
  
  裴行俭显然早有预案,见陛下询问,不疾不徐道:“兵部拟定,授爵开国县男,勋转上骑都尉,散官定远将军,官拜水师郎将。”
  
  一旁刘洎蹙眉。
  
  大唐的官职体系其实有些复杂。
  
  譬如勋阶上骑都尉、散官定远将军,皆属于荣誉性质与实际担任官职并无干系,爵位决定待遇,最后的水师郎将才是真正的官职——通常称为副将。
  
  在水师序列之中,都督、主将、副将、偏将、校尉,由上至下分列五级,其中副将即郎将已经是高级武官,拥有独自统兵作战之权限……
  
  其余这些刘洎不甚在意,既然要将姜恪推出来做一个典型,彰显“出使林邑、说服其国”的“高贵”来贬低杀伐陷阵的“粗俗”,总是要给予一些超过常规奖励的东西,
  
  但授予爵位却不可轻易为之,即便是“五等爵”最低一级的“男爵”!
  
  “姜恪此番固然立下奇功,但爵位焉能轻授?长此以往,必将为帝国增添太多负担,遗患无穷。”
  
  听刘洎反对,李承乾不置可否,只是颔首道:“应当慎重对待。”
  
  “爵位”乃国之根基,“无军功不可授予”,可即便有军功也不能轻授,因为爵位是可以传承的,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都食国家之俸禄,前辈们浴血奋战立下战功,再是如何奖赏亦不为过,可等到传承几代之后子孙成了纨绔子弟却依旧趴在国家身上吸血,除了给国家增添负担之外,全无益处。
  
  历朝历代早已有史为鉴,开国之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集团很快便会腐坏、堕落、变质,逐渐成为国家不可承受之巨大负担。
  
  以姜恪之功,在开国之时毫无意外必然封爵,可放在现在却值得商榷。
  
  裴行俭则据理力争:“陛下素来仁厚为本、孝悌治国,赏罚分明、内外如一,如今不论姜恪亦或李谨行、李景仁皆立下大功,岂能以增添国家负担为由有功不赏?李谨行、李景仁之功或可等待仔细衡量之后再做定夺,可姜恪之功已经摆在御案之上,若不封爵,势必寒了前线将士之心,一旦军功体系动摇,大唐赖以立国之根本不复存在,还如何威镇寰宇、所向披靡?”
  
  李承乾沉吟稍许,终于吐口:“就依从爱卿之谏言,对姜恪予以封赏吧。”
  
  他虽然从未上过战场,但却是从隋末乱世走来,亲眼见到父祖如何在乱世之中横扫天下、一统六合,对于征战之事熟稔于心。
  
  打仗是要死人的,若无勋阶、爵位之封赏,谁会给你卖命?
  
  自秦汉以来,正因有军功封爵之犒赏,才有了百战百胜之战功,才有了“一汉当五胡”之神话。
  
  倘若有功之人不能得其匹配之封赏,整个军功体系都将动摇。
  
  这是亡国之兆。
  
  “陛下英明!”
  
  裴行俭稍稍松了口气。
  
  看似对姜恪、李谨行、李景仁等人战功封赏之商讨,实则却是军队、文官、乃至于皇权的博弈。
  
  兵部不能退让半步。
  
  李承乾见气氛有些凝重,倏地展颜一笑:“自皇儿诞生以来,百事顺遂、瑞雪连连,可见其福运昌隆、天纵之资。正好水师大胜,天佑大唐,就近几日朕在宫内设宴招待诸位当世大儒为皇儿取名,各位爱卿也都到场助兴,帮朕参谋参谋。”
  
  此言出口,御书房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
  
  “福运昌隆”也好,“天纵之姿”也罢,这是能拿来形容一个庶出皇子的词汇吗?
  
  此等言语,却将太子至于何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