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9章十七皇子,钟灵毓秀
第1799章十七皇子,钟灵毓秀 (第1/2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站在大厅中背诵《大学》的,乃是十七皇子李彻,周娥皇所出。
一般而言,皇家的血脉,在外貌上,都是不差的,或许年纪大了之后,可能会有长残的风险,但至少小的时候,基本都是粉雕玉琢,面目可爱的。
很明显,李彻完美地继承了来自于其父母的基因,虽然,很可能来自他母亲那边的要更多一些。
毕竟,哪怕臣僚后妃们,始终夸皇帝俊伟雄奇。
但是,李翔对于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长相也只属于中人之姿,至少放到人群之中,不是那种一眼就非常出众的。
年仅七岁的李彻,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灵气,一种他的大多数兄弟都没有这灵气。
对于诗词文章,他的这个第十七儿子李彻,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和力。
从开始送来进行皇子的启蒙教育后开始,大学士苏轼就对这个文学天赋出众的皇子,不止一次大加赞赏,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手底下的人夸自己的皇儿,究竟真情,还是假意,李翔还是可以打开分辨出来的,苏东坡显然是发乎于真心的,就算是其中有水分,但也不多,至少,他是真的喜欢这个学生。
对此,晋帝李翔和绝大部分的普通父亲没什么两样,表现的非常高兴。
前不久,抱着这个小家伙,挨个文学殿进去转,就曾对那些饱学鸿儒们以一种非常自豪的口吻道,朕自负雄才,故平定天下,然奈何短于文才,幸好皇家还有一个十七郎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十七皇子李彻的灵气也就传开了。
到了盛夏八月份,李翔出宫避屠,除了挑选了几个后妃们随行之外,对于还在进学的几个年纪相对较小的皇子们而言,也是一个放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机会。
今日,也是李翔心血来潮,把李彻唤来,要考校他的学业。听说他正在读《大学》,便让他讲来听听。
“曹孟德之子丕、植皆少有诗才,曹子建更是号称才高八斗!”
“不过,我看我儿,也不差于他!”将这个小子抱起来,捏了捏他肥嘟嘟的脸蛋道。
无疑,相比最早出生的那些皇子们,后来的这些皇子们是相对而言比较幸运的。
他最早的那一批皇子,那个时候,李翔常年外出征战,很多皇子出生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甚至就连名字,都是他外出征战之后回来才取的。
但后来的这批皇子,出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大晋已经一步步的强大了起来,也不需要李翔亲自外出征战了。故而,基本都见证了这些孩子们的出生。
面对老父亲的夸奖,李彻却摇了摇头,说道:“子桓兄长与子建兄长的学识品行,都是值得敬佩的,儿岂能与之相比!”
当年,曹丕顺着杆子就往上爬,以至于,让李翔平白无故多了一个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