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少爷的剑与箫 > 第一卷:箫剑吟 第八章 唐塔旧迹

第一卷:箫剑吟 第八章 唐塔旧迹

第一卷:箫剑吟 第八章 唐塔旧迹 (第1/2页)

清晨,天边初露曙光,如同细丝般轻轻穿透薄雾,温柔地铺陈在古寺沧桑的屋檐与石阶上,为这方圣地披上了一袭宁静祥和的金纱。在寺院深处,一排排古朴的群房静默地守候着岁月,其中一间卧室的角落里,符存蜷缩在床上,似乎还沉浸在梦乡,未曾被这清晨的第一缕温暖唤醒。
  
  氏叔琮、李彦威和蒋玄晖三人,身影在晨光中略显匆忙,他们正低头围在符存的行囊旁,手指在袋中快速翻动,仿佛在搜寻着什么。当指尖触碰到那些金银细软时,他们的动作瞬间变得敏捷而隐秘,迅速将这些金银细软藏匿于不为人知的角落。相比之下,干粮与日常琐碎之物则被一一取出,井然有序地铺排在桌面上,宛如一场无声的整理仪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封已被拆阅的书信,似乎承载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三人正欲深入这字里行间,探寻其背后的真相,这时,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自门外响起,逐渐逼近,打破了室内原有的宁静。门槛被轻轻跨过,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和尚步入室内,他的步伐不急不缓,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时间的节拍上。大和尚的目光锐利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让室内的气氛瞬间凝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访客,氏叔琮、李彦威与蒋玄晖不禁心中一凛,几乎同时,他们慌乱而又整齐划一地喊道:“师父,早上好!”
  
  “小羔羊怎么样?他的行囊里都装了些什么?他到底是什么来路?”昨晚的那身材魁梧的大和尚连发三问。
  
  三人逐一禀明来意,对“金银细软”却是讳莫如深。那位身材魁梧的大和尚阅罢书信,喃喃自语:“原是方丈大人的尊客。
  
  “方丈的尊客?小羔羊?哼,来头不小嘛!”氏叔琮在一旁,粗声粗气地应和着。
  
  “去吧,你们三人持此信去找知客师父,看他能否安排这位‘小羔羊’去见方丈。”身材魁梧的大和尚吩咐完毕,便转身离去,竟未再多瞧符存一眼。
  
  时至晌午,阳光高悬,金辉洒满静谧的院落。一位照客僧人,目光温和而深邃,恰似古潭之水,静静观察着周遭的一切。他见符存缓缓睁开沉重的眼皮,脸上不由自主地漾起一抹和煦如春的笑意,声音柔和而亲切,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的褶皱:“小施主,可是来自陈州宛丘的符氏一门?敢问尊名如何称呼?”
  
  符存的心思还沉浸在昨夜的阴霾之中,悲伤与沮丧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几乎要将他淹没。他本不欲言语,只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面对这位僧人温言细语,如凌厉寒冬里的一束暖阳,最终,他勉强挤出一丝力气,声音低沉而怏怏地回答:“符存。”
  
  “小施主,你的事情我们都已知道了,你爹爹也许被某位善心之人救走了,你尽可宽心!”照客僧人面色祥和,又安慰着:“方丈已吩咐下来,让我们好好照顾你,用过午斋后,到时由知客师父带你去见见行均方丈。”
  
  符存经照客师父的一番开导,心里舒服多了,及至午后,知客师父如约而至,引领着他前往方丈室。
  
  方丈室外,行均方丈与那位身材魁梧的大和尚并肩而立,静静地等待着。行均方丈面容方正,双耳垂肩,身披一袭华贵的紫衣袈裟,手中轻轻捻动着念珠,神态庄严而慈祥。见符存到来,行均方丈面带笑容相迎。
  
  当符存走近时,行均方丈的眼中不禁闪过一抹亮色。一位翩翩浊世少年,风华正茂,满头乌发浓密如墨,五官轮廓清晰,面容疏朗,自带一股不凡之气。他双目闭合,仿佛参禅入定,忽地张目,眸子亮如寒星;脸颊轻轻一侧,嘴角勾勒出一抹坚毅而沉稳的神色,透露出他内心的勇敢与决心。
  
  行均方丈侧身望向那位身材魁梧的大和尚,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老衲历经世事,能遇到如此少年,实在是难得之至啊!”
  
  方丈缓缓伸出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温暖地握住符存,眼神中满是慈爱与关怀:“孩子,老衲已知你的名字,令尊曾书信一封,言及你欲在本寺潜心修行三五载,未曾想来路如此艰辛吧?”他轻轻拍了拍符存的肩头,继续说道:“你初踏此地,对这古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砖一瓦或许都还感到陌生。如此,老衲有个想法,不如就由我等亲自引领你,漫步于这清幽的寺院之中,也好让你早些熟悉这方修行之地;待到夜幕降临,月华如水之时,我寺的大雄宝殿内将有法师领众诵经,那是心灵的洗礼,也是智慧的传承。你若愿意,大可前去聆听,让那梵音缭绕,引领你步入更加深邃的禅意世界。”方丈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柔而充满力量,让符存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
  
  知客师父步履轻盈,沿途细语讲解着寺院的条条框框与日常的作息规律,每一步都蕴含着古刹的深沉韵律。而行均方丈,则是以一种温婉却又不失庄重的声音,缓缓揭开了修定寺那尘封的历史篇章:修定寺这座古刹源自北魏太和十八年,由一位名叫张猛的僧人创建。岁月流转,转眼便到了唐代大历十年,你的天祖,符令奇施主,以一颗虔诚之心,慷慨解囊,更亲自督办指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修缮工程。在那之后,修定寺仿佛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它不仅成为了僧侣们潜心修行的圣地,更成为当今佛教重要法事活动场地之一。
  
  行均方丈拉着符存,并排而行,说话间,不觉已至一座古塔之前。塔南壁之上,一扇拱券石门静静伫立,其上门额,字迹苍劲有力,赫然镌刻着这样一行文字:“大功德主,银青光禄大夫、前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摄相州刺史仍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符”。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岁月沉淀的庄重与威严。
  
  古塔身形方正,矗立于天地间,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塔身四壁之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高浮雕砖,菱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形状各异,错落有致,共计三千七百七十五块。这些浮雕砖细腻入微,刀工精湛,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塔身三百多平方米的表面,无一处空白,就连那四隅之处,也装饰着马蹄形团花角柱,两侧更有滚龙攀缘其上,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全塔砖雕图案达七十六种;细观之下,有发髻圆润、身着华美袍服的真人雕像,他们神态安详,仿佛穿越时空的低语,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又有面若满月、脚踏祥云履的侍女,其姿态温婉,举手投足间尽显唐代风韵的细腻与柔美。更有那凌空飞舞、歌声与舞姿交织的飞天形象,她们身姿轻盈,如同穿梭于云端的精灵,将自由与梦幻演绎得淋漓尽致。童子们则赤诚相见,仅以兜肚护身,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为这庄严之地添上一抹无邪的童趣。而那些英气勃发的武士,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眉宇间透露出不容侵犯的凛然正气,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尊严。此外,塔身还巧妙地镶嵌着头戴尖帽、身着紧身长衫的胡腾人形象,他们异域风情的装扮,为这座唐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宽广的文化交融。青龙白虎,这些古老图腾,在砖雕师的巧手下栩栩如生,与周围的花卉、彩带图案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又寓意着吉祥与和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