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又是倭国
1492又是倭国 (第1/2页)“不不不,魏大人,你给的薪水太低了。”
“每年一百五十两银子,已经不低了,而且每完工一栋建筑,我都会给你三百两银子的奖励.”
茶室雅间里,魏广德和马里奥就他和他待遇的待遇开始商量。
是的,就是商量。
魏广德打算把这对师徒绑定在自己这边,不给他们去帮别人建房子的机会。
还有,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他都要牢牢掌握在手里。
好吧,他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大明朝的建筑公司。
都已经打算在大明各大城市里搞房地产项目了,手上再多一家建筑公司,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种洋楼,其实并不需要建太多。
一个城市里有几座就够了。
不过他首先是占领市场,会根据当前各府城的经济繁华程度派出一个先后顺序,有现在经济繁华的府城建楼。
因为他并不确定此时的大明百姓,或者说主要是士人是否接受。
要知道,大明的建筑依旧是园林楼台为主,像洋楼这种结构的房屋,接受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他和马里奥商量工钱的时候,张吉带着府里几个管事也过来,他们才是魏府商业谈判的好手,府里的生意都是他们在打理。
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他们的到来,魏广德自然让出位置,由这些人和马里奥师徒商谈,他就在一边喝茶。
不多时,芦布也匆匆赶来,把一份册子交到魏广德手里后,就退到一边。
这是使团带回的手札,记录意大利收集到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此时意大利人的收入情况。
好吧,不得不承认,手札里的记录超出了魏广德的想象,因为就是普通底层百姓,收入的差距就非常巨大。
上面记录意大利各城邦之间收入有差距,但最让魏广德感到惊讶的是同一个城邦,就比如士兵和工人的工钱,差距就超过二十倍。
大部分工人每月大约就能收到几个小银币,叫阿克切银币,是他们隔壁邻邦奥斯曼铸造的。
此时的阿克切银币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也通行几乎整个地中海沿岸。
而那些要打仗的士兵,即便是普通士兵,每月的收入却高达五十个阿克切银币。
后面还有相应的换算,使团收集了阿克切银币称重,然后换算成大明的制钱,阿克切银币质量和大明银宝类似,但重量还不到大明一钱银币。
虽然如此,但也可以换算出意大利士兵月收入大约是三两银子,一年接近四十两。
同时他们还注意到欧罗巴各国国内还有大量非官方的佣兵存在,他们的收入是士兵收入的两到三倍。
欧罗巴诸国大体类似,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非常低,而士兵,特别是佣兵的收入却非常高,甚至远远超过大明九边营兵的收入。
不过对于佣兵的记录,手札里记述为“亡命徒”和“盗匪”。
魏广德快速翻遍了手札,里面都没有看到建筑师的收入情况,虽然里面记录了包括皮毛工人、纺织工人,甚至建筑工人的收入,但每月就是几个银币,还不到大明一两银子。
从这个角度看,欧罗巴各国此时普通百姓的收入,确实远不如大明百姓收入高,差的非常远。
而在一边,管事和马里奥师徒的谈判也进行的很快,按照大明大匠的收入,魏广德开出年入一百五十两不算低,但是显然依旧不能满足马里奥师徒的胃口。
他们最后开出的价格是每年三百两银子,每栋建筑完工后奖励也是三百两,这点他们倒没意义。
“就按他们说的办,马上写契约。”
魏广德开口说道。
张吉点点头,马上让人开始书写契约。
不过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通译会说,但书写能力不足。
于是,赶紧又派人去四夷馆请人。
魏府管事开始逐字逐句争论契约该如何书写,而四夷馆赶来的通译则绞尽脑汁将其翻译成拉丁文。
得益于早前曾经和三国签订国书,四夷馆对此也算熟悉流程,几个人钻在一起对已经谈好的条件小心翻译。
毕竟,签字一方是魏阁老,他们可不敢有疏忽,不然契约里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
“排他性条款,就是他只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设计建造房屋,不能再接受其他人的邀请。”
看到大体契约已经完成,魏广德这才吩咐道。
“我们花钱雇佣他们,他们就得按照我的意思来做,就算别人有建房要求,也只能找我们,而不是跳过我们去和他们接触。
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吗?”
魏广德对一个管事说道。
“懂,懂。”
那管事急忙点头。
这种排他性条款,其实以往也很常见,大明商业繁华,难免出现商业竞争,各种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只不过一般雇工是没这么多考虑的,而且他们是谁?
魏阁老府上,就算有人挖墙脚,也得有那个胆量才行。
不过既然魏广德提出要求,他们当然就要做好,把这条加入契约里。
最后,契约完成,魏广德也没在上面签字,而是示意府里管事签上名字。
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合同,他魏阁老当然不能留名,只能是府里人做。
“发钱吧,给每个四夷馆的人发五两银子,其他都按照惯例来。”
魏广德对张吉说道。
他们在这里和马里奥师徒谈判了半天,此时天上月亮已挂树梢,大家都还没吃晚饭。
让人安排酒菜,魏广德叫张吉到一边又吩咐道:“去工部那边招一批年轻的匠人,以后就跟着马里奥他们盖房子,要机伶的,主要是学会他们的本事。
所有匠人都要签二十年契约,府里给他们工钱,还有,会根据他们能力涨工钱。
契约里务必加一条,如果离开,须赔付一百倍工钱。”
魏广德就负责把想到的加入企鹅曰里,其他都让张吉去安排,“记得重新立个商会,所有人都签在那个商会里,以后就专门给府上建房子。”
魏广德打算等北京城的洋楼设计图出来,他再仔细看看,或许能够让自己在大明也过上后世稍微现代化点的生活。
还有别墅,古典园林加上别墅,似乎也不比那种木楼差。
不过,一切都还要等城里这栋洋楼起了再说。
魏广德在这里折腾了半天时间,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实际上在散衙前,锦衣卫就已经知道这里的事儿,只不过周围有魏府护卫看管,锦衣卫密探上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