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7十月后攻倭
1497十月后攻倭 (第2/2页)“明年,最迟后年,朝廷一定会出兵惩罚倭国。”
对倭国的进攻,主要目的当然是金山银山,不过为了师出有名,所以他们使用“惩罚”二字,也就是这次进攻倭国是对早年间倭寇袭扰东南而进行的报复行动。
“我看了元朝几次攻倭失败的记录。”
魏广德说道这里,看向俞大猷和徐乔安道:“若明军攻倭,最好什么季节出发为好,可以避开风暴打扰?”
其实这已经是在为战争时间进行咨询,魏广德做为后来人,当然知道元朝进攻倭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气候,导致即便攻上倭国本土,但最后都因为台风而宣告失败。
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挥师东征日本,却均在看似胜券在握时遭遇台风“神罚”,庞大的舰队折戟沉沙。
这场持续近十年的跨海远征,不仅是蒙古帝国扩张史上罕见的惨败,更深刻改写了东亚政治格局。
从1266年开始,忽必烈先后七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使日本归附。
这些国书中,既有“通问结好”的怀柔之辞,也隐含着“以至用兵”的威慑。
然而,日本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时宗对国书中将天皇称为“日本国王”深感不满,加之对日本周边海洋天险的自信,始终拒绝元朝的要求。
多次和谈失败,终于让蒙古大帝失去了继续谈下去的信心,选择武力解决。
1274年10月,元军统帅忻都、洪茶丘率蒙汉军2万、高丽军5000人,联合高丽水手6700人,分乘900艘战船从合浦出发。
凭借蒙古骑兵的骁勇与高丽船工的航海经验,元军迅速攻陷对马岛、壹岐岛,岛上日军抵抗微弱,宗资国、平景隆等守将战死,两岛成为元军前进基地。
10月19日,元军在博多湾登陆,面对约3万日本武士。蒙古军以“震天雷”火器轰击日军阵地,巨响与火光令日军战马受惊失控。
汉地步兵列阵推进,配合骑射远程压制,日军传统的单骑对决战术完全失效,短短一日内,赤坂高地、百道原等要地相继失守,日军退至大宰府水城据守。
首战告捷后,元军将领却因后勤不足产生分歧。
忻都认为孤军深入风险太大,决定撤回船上休整,这直接导致10月20日夜全军突遭强台风袭击。
此次台风致200余艘战船撞毁沉没,1.35万名士兵溺亡,剩余部队仓皇撤退,首次东征以“溺死者大半”的惨败告终。
日军将这场台风视为“神风”护佑,士气大振。
文永之役的失败并未让忽必烈放弃征服日本的野心,1279年南宋灭亡后,元朝再无后顾之忧,忽必烈开始筹备一场规模更为浩大的东征。
1281年,元朝集结了14万大军,兵分两路,东路军4.5万人,由忻都、洪茶丘率领,从高丽合浦出发。
江南军10万人,由南宋降将范文虎统领,从宁波启航,战船多达4400艘,如此庞大的舰队,在当时的东亚海域堪称无敌。
元军迅速攻克对马岛、壹岐岛,岛上日军虽顽强抵抗,但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伤亡惨重。
然而,当东路军继续向博多湾推进时,却遭遇了日军的顽强阻击。
范文虎虽身为南宋降将,熟悉水战,但却是临危受命,统帅阿剌罕在出征前突然病逝。
在面对复杂的海战局势和强大的日军时,显得力不从心,在博多湾沿岸修筑了一道绵延20多公里、高二米的石墙,即“元寇防垒”。
这道石墙宛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元军的登陆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元军多次试图强行登陆,都被日军依托石墙击退,伤亡惨重。
命运再次对元军露出了残酷的獠牙,一场持续四日的超强台风袭击了元军舰队。
狂风呼啸,巨浪滔天,战船在风暴中如脆弱的蛋壳,相互撞击、沉没。
士兵们在惊涛骇浪中绝望挣扎,“士卒溺死者十万余人”。
范文虎、忻都等将领见大势已去,竟抛弃大军,仅率少数船只仓皇逃回国内。
留在岛上的元军残部孤立无援,被日军团团包围,惨遭屠杀。
据记载,除了部分南宋工匠、农民因掌握技术而幸免于难外,其余元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台风被日本人称为“二期神风”,它不仅拯救了日本,更让日本的“神国”观念空前强化,认为是上天的庇佑让他们免受外敌的侵略。
魏广德根据这些信息,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避开台风季节。
蒙元先后在6、7月和9、10月在倭国遭遇台风,所以魏广德第一时间就判断6到10月是不利于大军出征的。
可这个时间扣掉,剩下就是年初岁尾的半年时间,剩余时间多少显得仓促。
同时魏广德还注意到就是元军登上倭国后,因为一开始“速胜”的考虑,所带粮草不多,遭遇顽强抵抗后,就因为后勤原因出现进退维谷。
不过大明已经准备够八万大军一年所需粮草,这个问题已经解决。
于是才有这一问,他需要好好考虑大军攻倭的时间,避免再次因为台风而兵败。
值得一说,倭寇虽然骁勇,但是面对严密军阵,武士的个人勇武其实完全无用。
所以魏广德根本不考虑倭寇战力如何强悍的问题,只要明军结成严密军阵,击败倭军当不在话下。
俞大猷和徐乔安对视一眼,最后俞大猷抱拳答道:“魏阁老,避开风暴的话,大军最好选择岁尾出击。
据我所知,风暴季多在四月到十月,若是能够选在十月后出兵,大军足有半年时间,完全可以击败倭寇陆上主力。
蒙元显然不懂海像,第一次出击若是推迟一个月,必不会遭遇失败。”
“俞提督所言极是,十月后几乎就没什么风暴出现,正是大军登陆作战的好时节。”
徐乔安也马上附和道,他当然不想台风季出海攻倭,太危险了。
‘既如此,大致时间就定在明年十月后,兵部要加紧官军的训练,水师也要做好充分准备。’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六万大军攻倭,船队运输足够吗?”
张科看向俞大猷和徐乔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