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新颜
第九百零四章 新颜 (第1/2页)沈杰家的老房子在村西头,紧挨着猴沟。远远地,他就看到了那处院子——围墙还是原来的位置,却换成了新的青砖,上面爬着翠绿的藤蔓,大门换成了实木的,刷着棕漆,上面挂着块木牌,写着“槐园民宿”,字体是圆润的楷体。
院子里的老槐树还在,枝繁叶茂,树冠遮了大半个院子,树下摆着四张石桌石凳,几个游客正坐在那里喝茶,手里拿着相机拍槐树。后屋的红砖墙被刷成了米白色,窗户换成了落地窗,挂着浅灰色的纱帘,里面摆着藤编的沙发和小茶几,完全没了以前的模样。
沈杰站在门口,迟迟不敢进去。他想起小时候,每到夏天,爷爷就坐在槐树下摇着蒲扇,给他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想起他和沈毅在院子里追着跑,把奶奶晒的被子撞倒,奶奶拿着扫帚追他们,嘴里喊着“两个小兔崽子”;想起他去上海上大学那年,父亲站在门口,红着眼眶说“没钱了就说,别委屈自己”。
“这就是你家?”周诗雅轻声问,她能感受到沈杰的难过,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
“嗯。”沈杰点头,声音沙哑,“以前不是这样的,墙是红的,窗户是木头的,冬天漏风,夏天进蚊子,院子里堆着玉米杆和柴火……”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浅蓝色民宿工作服的女人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个喷壶,正在给门口的盆栽浇水。看到他们,女人笑着问:“请问是要住民宿吗?我们这里旺季一天300,淡季100,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干净得很。”
沈杰看着女人,认出她是村里的王秀兰,以前住在他家隔壁,丈夫早年间在工地出事走了,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过得紧巴,冬天连件厚棉袄都舍不得买。
“秀兰婶。”沈杰喊了一声,王秀兰愣了一下,放下喷壶,仔细看了看他,才恍然大悟:“是阿杰啊!你怎么回来了?都长这么高了。”
“我回来看看。”沈杰指了指院子,喉咙发堵:“这民宿是你开的?”
“不是,是村里集体搞的,我在这帮忙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一个月能赚三千多呢。”王秀兰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你爸把房子卖给村里后,村里就把这改造成民宿了,生意可好了,周末都住满了人,我女儿在县城上高中,学费都不用愁了。”
沈杰没说话,走进院子里,脚步很轻,好像怕惊扰了什么。老槐树的树干上,还留着他小时候刻的“沈杰”两个字,只是被人用砂纸打磨过,字迹浅了些,旁边还多了几个小孩的涂鸦。他走到后屋门口,透过落地窗,看到东边那间卧室改成了茶室,墙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的是槐树下的小院,眼泪差点掉下来。
“阿杰,别难过了。”周诗雅拉着他的手,“要不我们问问村里,能不能把房子买回来?”
这话提醒了沈杰,他转身问王秀兰:“秀兰婶,村里现在还卖这种老房子吗?我想把我家的买回来。”
王秀兰愣了一下,手里的喷壶晃了晃,水洒在地上:“买回来?这个我不清楚,得问村支书。村支书是沈海龙,你还记得不?就是以前总跟在你屁股后面的那个小不点,现在可出息了,村里的民宿、采摘园,都是他牵头搞的。”
沈杰当然记得沈海龙。沈海龙比他小四岁,小时候总留着锅盖头,说话奶声奶气,总跟在他后面喊“阿杰哥”,沈杰去掏鸟窝,他就站在树下举着篮子;沈杰被奶奶骂,他就偷偷塞给他一颗糖。后来沈海龙考上了农业大学,学的农村区域发展,毕业后没留在城里,反而回了村里,当了村支书。
“沈海龙在哪?我去找他。”沈杰说,心里燃起一丝希望。
“应该在村部,我带你去。”王秀兰领着他们往村部走,路上不停跟他们说:“海龙这孩子,是个实诚人,为村里做了不少事。以前村里穷,年轻人都往外跑,房子倒的倒,荒的荒,晚上黑灯瞎火的,吓人得很。是海龙回来后,跑了好几趟县里,申请了资金,又去外地找老乡拉投资,才把村里搞起来的。现在村里有民宿、有采摘园,还有农家乐,好多年轻人都回来了,你看那几家新开的小店,都是刚毕业的小伙子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