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患得患失
第69章 患得患失 (第2/2页)看来,出去一趟,不知遭受了怎样的人生挫折与打击,才让这位纨绔子弟幡然悔悟。
黄正方肃然道:“大人请讲,小人洗耳恭听。”
“黄正方,看看你,仪表堂堂,饱读诗书,家世显赫,应有一身傲骨,何苦轻贱自己?又何苦软了骨头,金钱鼠尾,甘为异族驱驰?”
王和垚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让黄正方傲气浮上心头,又羞愧难当。
“你所要报效的朝廷,如何对待我汉家子弟,想必你已有所见识。单单是一个迁界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难道不是你一介汉家男儿的报复吗?”
“黄正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还年轻,不能完全领悟。等有一日,你为我汉家民族的文明文化自豪,以自己是汉人而骄傲时,那才是真正的觉醒。”
王和垚看着窗外的绿荫,悠悠说道。
历史上,哪怕是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大多数国人仍然浑浑噩噩。没有民族意识,没有民族骄傲,这是汉民族最为悲哀的地方。
汉人的骄傲,到哪里去了?
汉人的脊梁骨,为什么软成了这样?
若是没有近代
“大人教诲,小人铭记在心。”
黄正方站直了身子,恭恭敬敬,肃拜一礼,似乎醍醐灌顶,却仍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不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又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这些先贤文章里都有提到,他还是知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你阅历增长,知道了民生疾苦,书读多了,其中的道理,自然明了。”
王和垚点点头,示意黄正方坐下。
“黄正方,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要是想进武备学堂,前去报名就是。”
顶着一颗大光头,又有这样的觉悟,他愿意给黄正方一个机会。
“大人,小人刚从南京城回来,得知李若男被抓,特来向大人禀报此事。小人一路南下,仔细观察沿途清军布防,还有南京城防,驻兵情形,想说于大人。”
黄正方讪讪道:“至于武备学堂,小人愧不敢当,日后再说。”
武备学堂第一期的学员中,有些人他不好意思再见。他还年轻,第二期再去报考也不迟。
“你刚从南京回来?”
王和垚精神一振:“黄正方,你且坐下,仔细与我说说。”
能说出“在旗人面前低人一等”的话,能剃掉辫子,相信年轻的黄正方,不是卑鄙小人。
“大人,容我一一奏来。”
黄正方将沿途所见,包括打探到的清军将领情形,和盘托出。
“施琅!”
王和垚不由得一惊。
屈明治在南京,他那边提到过镇江增兵,却没有提施琅的事情。
清初姓施的名人不少,叫施琅的更是独一无二。此人是水战高手,不成想堵在了北上的要塞。
“不错!大人,镇江水师的总兵就叫施琅,原是国姓爷的麾下。说起来他与我黄家,还有些渊源。”
黄正方尴尬介绍了起来。
黄锡袞,汉兵部尚书,浙江黄家家主黄机的堂弟。
黄锡袞,又是绍兴府姚启圣的妹夫。
而施琅,却黄锡衮的妹夫。
种种关系,盘根错节,怪不得这几人个个都能在东南风生水起。
“大人,另有镇江知府李煦,原浙江布政使李士桢的长子,此次南下,想必也是为父报仇而来。”
黄正方道,心头犹豫了几次,还是没有将邱浩的事情道出。
尽管二人分道扬镳,但他觉得,背后告发邱浩,不仁不义。
“残渣余孽!”
王和垚冷笑一声。
“黄正方,多谢转告。我去一趟水师驻地。你要是愿意,到时随我一路北上。要是想待在杭州,先在郑思明将军麾下做事。”
施琅堵在镇江口,也不知道,镇江之战,会不会过于惨烈?镇江能不能顺利通过?
南京城能不能被攻下来?李若男有没有受罪?能不能被解救出来?
“大人,小人愿随大人一同北上。行万里路,总比纸上谈兵强。”
黄正方道。
“如此甚好!无事的话,随我去水师看看。”
王和垚点点头道。
这是一场硬战,不知要死伤多少将士?
一贯乐观的他,第一次有了患得患失。
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快意恩仇,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