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李典进言
第617章 李典进言 (第1/2页)从这里来看,左幕军的动向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接下来贺齐所部的动向却引起了李典的警惕,左幕军自次日起就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工事。
左幕军没有第一时间攻打梓潼,而是兴建营盘和防御工事,这本身就引起了李典的怀疑。
不过真要论起来的话其实也说的通,稳扎稳打未必就比仓促进攻要来的差。俗话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算是合理,可偏偏李典又敏锐的察觉到贺齐所部的营造方向和位置都不对劲。
正常来说,围城部队最该营造的是针对城市的防御工事,一来可以成为大军攻城时的前进据点,二来可以辅助拔除守方位于城外的野战工事,将守军彻底驱逐回城内,三来则是切断城内和城外的联系。
但李典却敏锐的发现,贺齐营造的工事中,绝大部分竟然是对着南面的,不但在南面利用丘陵之间的地带构建防御体系,更将大量的攻城器械布置到防线之中。
这哪里是想要攻打梓潼,分明是有意识的想要防御南面来敌。
李典虽然乍来蜀中,但为将者岂能不辨天时地理?
因此,李典在驻守梓潼时,经常出城跑马,熟悉梓潼周围的地形,并以此来假象自己如果是攻方,该如何来攻取梓潼,然后以此来加强梓潼的防御。
李典很清楚,梓潼的援军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北面汉中而来,一条则是南面蜀中而来。
可不论是从汉中来,还是自蜀中来,必然是要从梓潼水以东而来。
以蜀中为例,自涪城至梓潼,本来是有金牛道相通的,而且金牛道恰恰是在梓潼城过梓潼水,然后前往广汉。
如今左幕军围城,这条路必然是断绝了。
涪城援军总不能在左幕军眼皮子底下渡河吧?
真当左幕军那两千水军是吃白饭的吗?
故此,涪城援军只要想救援梓潼,必然得在梓潼水下游寻找缓处先行过河,然后再北上驰援。
如此一来,情报可不就是对上了吗?
李典苦思半日,得出了一个结果。
贺齐攻打梓潼是真,但其必然另有目的,而这目的,很可能是针对蜀中曹氏援军的。
想到这里,李典回到县府之后,立刻修书几封,分别使麾下勇士趁夜渡过梓潼水,将书信分别送往剑阁、涪城和雒城。
因为没有马匹的关系,耽搁了一点时间,直到三天后才送到涪城李整案头。
李整拿到书信之后,顾不得翻看,先安排了传骑将李典的书信送往雒城,随后再翻看起书信内容。
李典在书信内主要说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怀疑托盘而出,提醒涪城的李整如果往援,务必要特别当心,尤其是做好撤退的准备。
第二件事则是告诉李整、曹昂,剑阁那边他已经派人前往示警,要求剑阁守军务必严阵以待,小心防守。同时他还让人越过剑阁,前往天雄关向曹定示警,请求曹定调拨部分精锐回援剑阁,增加剑阁的守备力量。
只是他对剑阁那边的局势仍不乐观,因为目前驻守在剑阁的仅仅只有两千汉中郡兵。
事实上这也是无奈,曹军看起来势大,可益州实在是太大了,山地要隘又太多,任何一处都需要分兵把守,这就像把一把芝麻往地上一撒,立时就不见影子了。
因此,地理位置较为安全的剑阁,能放上两千汉中郡兵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之前李典也曾经担心贺齐围住梓潼后,以轻兵北上奔袭剑阁。
若是往常,贺齐这么做无异于自寻死路。
毕竟剑阁朝向蜀中的这一面可是出了名的易攻难守。你即便拿下了,曹军想要收复也很容易,反而是把自己逼到了没有退路的死地之中。
可眼下的情形却是不一般,谁让葭萌关直到此时竟然还在左幕军手中呢?
有了葭萌关的配合,奔袭剑阁就有了足够的支撑。
左幕军若能得手,立刻就能与葭萌关前后夹击天雄关。
天雄关在蜀北众关之中本就不算险峻,再被剑阁的左幕军从后背袭,即便驻扎了曹定的数千人,恐怕也难以守住。
李典正是有这个担心,才会向曹昂、李整和剑阁守军乃至于是天雄关曹定示警。
第三件事,则是隐晦的提出后路不稳的观点,认为如今大军主力顿兵于蜀中,后路看似兵力雄厚,可实际上处处设防,已不敷使用。李典建议曹昂尽快决战,否则可适当放弃部分县邑,退保涪城、梓潼一线。
李典的这个想法,倒是和司马懿不谋而合。
看完李典的书信之后,李整也陷入了为难之中。
以梓潼的地理来说,是极为易守难攻的。
不但梓潼本身三面环水,只有东面可以用来展开部队外,梓潼还能利用梓潼水来分割敌人,靠着西岸的援军源源不断的对城内进行补充。
可问题就在梓潼水这里。
蜀军的水军规模一直都很小,并不成气候。
要不然当初甘宁也不会带着百多条船只就能横行大江,而且这些船只还俱是小船。
可见蜀中水军之弱势了。
自赵韪举兵之后,蜀军仅有的水军也全部集结到了成都,梓潼这里连陆军都撤走了,自然更不会留下什么水军了。
汉中与蜀中一般无二,也没有什么水军可言,而且即便有,自武都大地震之后,汉中水系和蜀中水系就彻底断绝了连通,即便有水军也入不了蜀地。
偏偏来犯的左幕军却有极为强大的水军配合,四五百条船只将梓潼水控制的如同铁打一般。除了少数勇士可以在夜间偷偷潜渡外,白日间却是被封锁的死死的。
至此,梓潼与西岸的来往被彻底断绝,援军也没法走金牛道直抵梓潼城西,然后渡河入城了。眼下蜀中援军想要援救梓潼,必须要先在下游过梓潼水,然后北上。
这样一来,蜀中援军的风险极速上升,而李整目前可以动用的兵力仅仅只有六千人。一旦过了梓潼水后遭遇贺齐的反扑,恐怕连自身都难以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