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 章 悲喜长安
第105 章 悲喜长安 (第2/2页)戚家发达了,文武双全了。
现在文武全才得多难得。
戚禾只是一个个例。
相同的一幕在长安各处上演。
有的家庭在欢笑。
他们的孩子带着军功平安归来。
有的在强颜欢笑。
他们的孩子也回来了,可是人不在了!
这一座城,悲喜永远都不同!
国子学和楼观的学子也忙碌了起来。
他们跟以往一样。
要唱赞歌来欢迎这些有功于大唐的将士们回家。
这一次依旧是以低年级学子为主。
长得好看的优先。
不是礼部以貌取人,而是在这个场合当然是拿出最好的。
萧家大门打开了,一小童趁人不注意飞快的从大门冲了出来。
身后仆役一边追,一边惊慌的叫喊着。
“小郎君,慢点,小郎君,慢点……”
小童以为大家在跟他玩闹,跑得更欢了。
小小的一个人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
硬是让仆役抓不到半点衣角。
“萧与白,老娘数到三……”
孩童停住了,嘟着嘴,不情愿的被仆役抓住。
不满的望着那个威胁自己的妇人。
这个人是她姑姑!
在整个萧家,他也最怕姑姑。
这位萧家姑姑虽然梳着妇人发饰。
但在水渠边那些无话不说,眼睛又极其毒辣的的妇人眼里。
她并未开面。
也就是说还是未经人事的完璧之身。
平日里喜欢说闲话,打听各种八卦的妇人,在见到萧家娘子时也面露敬佩。
长安这么多人,能抱着公鸡完亲的能有几个?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心生敬佩。
不用多想,能这么做的只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娃娃亲,男方不在了。
她嫁过去为男子守节尽孝
另一个可能就是这位萧家娘子的夫君在边关杀敌。
且多年未归。
年龄到了,迫不得已才这么做。
所以,无论是哪个是真的,都足以让人心生敬佩。
这样的女子历来少有。
而且还是大户人家的娘子。
就更难得了!
萧家娘子从仆役怀里接过孩子。
故作“凶狠”的拍了拍孩子的屁股:
“看你姨娘去,去了给我听话些,别跟我瞎闹,记住了没!”
“记住了!”
萧家娘子带着萧与白上了马车,朝着东市的一个叫做杨氏裁衣坊走去。
在那里,有一个妇人在期盼。
“姨娘!”
一声娘让忙碌的妇人笑开了花。
飞奔过去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
抱起后不断的往孩子的小兜兜里塞着糖果。
她知道,孩子现在能记着的只有糖果。
会记得这里有个妇人会给他吃他最爱的甜食!
妇人心里清楚。
一旦他不喜欢糖果了,他也就不会来了。
他也会忘了她这个娘亲。
母子形同陌路!
妇人知如此,但她不恨!
萧家给了她铺子,杨家给了她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她明白自己的身份。
如今能有这样,她已经很满足了。
只要是不因她卑贱的身份给儿子未来的路造成丁点的困扰。
哪怕让她现在让她去死。
她也能笑着离去。
如今,萧家人每隔半月能让孩子来一次,已经很满足了。
妇人明白,萧家弄死自己这样的一个人太简单了。
萧与白现在是萧家住半个月,杨家住半个月。
一个月里,萧与白只能在这里待一个时辰。
两家都在抢这孩子。
都认为这孩子是自己家的种。
萧家和杨家其实真的很想弄死她。
而且是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好。
也就代表着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少。
但这两家实在害怕颜白这个疯子。
万一哪根筋不对,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杨师道托孤托的可是颜白。
说白了,跟两家没有丝毫关系。
孩子一来,妇人突然间就变得格外有精神。
或许是血脉的牵引,萧与白坐在门槛上很是乖巧。
不乱跑,也不闹。
熙熙攘攘的东市,给这对母子留下了难得的安宁!
“娘子,这妇人真好命!”
萧家娘子笑了笑:
“是吗,他们还有相聚的机会。
我的大郎已经走了七年未归。
就算我站在他面前,他也不认识我!”
“听说明年开年立春时就会回来!”
“听谁说的?”
“不良人!”
萧家娘子叹了口气:
“听说他纳了妾,还有两个好看的女儿!”
侍女不敢说话了。
这种话听听就可以,出意见绝对不行。
多少人是死在乱说话的一张嘴上!
算着时辰到了,萧家娘子站起身。
“走了,回家,去把小郎君唤回来。
明日还得去仙游。
小院还得收拾,不然院子里全部都是杂草!”
“喏!”
萧与白哭了,小手不断的飞舞着。
他不舍得离开。
孩子走了,妇人的魂也丢了,愣愣的望着。
望着......
“我的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