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与国休戚
第八百一十六章 与国休戚 (第1/2页)李云的即位诏书颁行天下。
如同刷洗布一般,将天下改成了李姓。
正大位之后的第二天,李云上午在太极殿,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在太极殿的偏殿,接见了来自青州的祖孙三代人。
偏殿里,临淄王周绪,带着儿子周昶,以及孙子周洛,毕恭毕敬的来到了李云面前,然后规规矩矩的下拜行礼。
李云静静的看着他们三人,一直到三人跪拜下来,他才起身,上前扶起周绪,笑着说道:“大兄太见外了。”
说着,他看着周昶周洛,脸上露出笑容:“都起来,自己找椅子坐下。”
祖孙三代人都起身谢恩,周绪深深低头道:“陛下如今已经是九五至尊,臣当年与陛下之间的戏约,便不能再作数了,也不应当再提。”
“否则,臣祖孙三代人,不知应该如何自处了。”
李云拉着周绪坐下,开口笑道:“我只是换了个身份,又不是换了个人,当年凤阳之盟,我既然认下了,往后也还是会认。”
周绪抬头看了看李云,李云看了看他的表情,明白了他的意思,哑然道:“好好好,称朕就是。”
说到这里,他笑着补充了一句:“朕毕竟才当了一天半的皇帝,还没有习惯。”
他看着周绪,微笑道:“朕既然应诺了,往后就还依旧作数,要是凤阳之盟不作数了,大兄这个临淄王,便也不合情理了。”
周绪闻言,立刻站了起来,对着李云欠身抱拳道:“臣此来求见陛下,正是为了此事,古往今来,异姓不得封王,臣乃是异姓,当初受封王爵,也是戏谈,如今万万不敢承受。”
他低着头,诚心诚意的说道:“臣只求能得一侯爵传家,便心满意足了。”
李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周昶,周昶此时也站了起来,毕恭毕敬道:“陛下明鉴,周氏万不敢受封王爵。”
周洛也起身,对着李云躬身行礼。
李某人微微摇头道:“怎么都以为我会翻脸不认人?”
“新朝的封赏,明天就会颁布下去,到时候大兄一家就会知道,朕这个人,说话算话。”
“当初,平卢军弃暗投明,帮了朕一个大忙,对于新朝建立,也有莫大功劳,这个事,朕一直是记在心里的。”
李云这话,倒是真心诚意。
江东军早期,平卢军的确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早年江东军能够快速成军,快速形成战斗力,平卢军在其中,是起了不小作用的。
更要紧的是,平卢军投降了…至少是,没有继续跟江东军为难,而且还帮着李云,吃下了河北道。
撇开河北道的功劳不提,单单是投降,就很是难得。
那个时候的平卢军,少说还有六七万战斗力!如果他们真的殊死一搏,江东军的损失,至少要在两万人以上。
而且,李云攻略中原的计划,恐怕也要因此晚个两年以上,一步错步步错,真要是这个情况,新朝到现在能不能顺利组建,恐怕还难说得很。
周绪深呼吸了一口气,抬头看着李云。
李云也在看着他,微笑道:“大兄一家只要安分,这个郡王便是你们家的,我可以许你们家,世袭罔替。”
周绪闻言,虽然低着头,目光也变得炽热起来,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冷静,低着头说道:“陛下这样后代,臣…心中不免战战兢兢。”
“实在…实在不敢领受。”
李云看着他,又看了看周昶,笑着问道:“周昶,你怎么说?”
周昶也低着头,开口说道:“陛下,若新朝无有异姓王,异姓王只周氏一家,周氏便万万不敢领受。”
“臣祖孙三人,相信陛下此时是真心诚意,但是朝堂之上诸公,难免因此攻讦,久而久之,周氏在新朝,便无有立足之地了。”
李云摸了摸下巴,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看着周洛,笑着说道:“那这样罢,咱们折中一下。”
“大兄依然做你的郡王,朕在一天,大兄这个郡王便无可动摇,等大兄百年之后,周昶袭爵,便袭国公爵。”
“将来往后,世代就都是国公。”
周绪闻言愕然,他扭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周昶,周昶的表情,也有一些古怪。
他们今天来见李云,的确是想要辞掉这个王爵,免得将来,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虽然具体的封赏没有出来,但是整个洛阳城都在传,这一次封赏,只有两个王爵,一个是晋王李正,另外一个就是临淄王周绪了。
“不过,朕也有几个条件。”
李云看着父子二人,笑着说道:“青州附近十几个州郡,一直是大兄之下,朕先前信守约定,不曾去要了大兄的,如今新朝确立,朝廷要收回青州附近的州郡,重新行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