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机器人
第1384章机器人 (第1/2页)压力,给到了各个集团负责人身上!
一年!
刘韬给他们一年时间!
如果在接下来一年时间,他们在内部深化改革方面没有起效,那么就按照初稿所提的剥离来。
这让各大集团负责人都感到巨大的压力。
剥离与否,不是目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如果通过内部自身的深化改革,能够解决问题,那不剥离也没问题。
至于金融改革等,同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说实在的,大企业病,国内外都很常见,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出现了。
出现大企业病的公司,其中不乏已经创立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大企业。
有的大企业,因为大企业病企业慢慢被拖垮、衰弱,最终破产倒闭。
有的大企业,为了解决大企业病,投入了重资,壮士断腕、刮骨疗伤,最终令企业起死回生,破而后立,创立新的辉煌。
作为全国最大的央企,盘山集团拥有着数以千计的公司,目前的上市公司只是盘山集团所拥有的公司的一小部份。
当年上市,除了上市融资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使得内地股市拥有足够的压舱石,同时也与股民们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而不是股民纯粹沦为了股市的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说在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最规范,那非盘山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莫属。
其他上市公司,很多巴不得将公司卖给股民,自己拿了钱去逍遥自在,至于什么发展壮大之类,根本就不存在的。
华夏在金融领域,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前些日子的会议一个讨论重点,便是金融改革。
年中党组会议,刘韬给一众人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在为期一年时间,刘韬给予纪检巡查组等少数部门更大的权力。
刘韬用自己的行动,切实地告诉大家,想要躺在过去功劳簿舒舒服服,那是不存在的。
要么改正态度,要么申请提前退休,要么退居二线,庸者下、能者上!
部分部门,将会被裁减。
身兼数个职位的现象也必须大幅度减少。
在拍集体纪念照的时候,少有人脸上带着笑容,而是一个个脸上带着凝重之色。
深化改革,短短的四个字,但是意味着是要大刀阔斧的刮骨疗伤,要对顽疾痛下杀手。
这是得罪人的事!
甚至于可以想象得到,会有一部分有怨气的职工,会进行各种闹事。
其中不乏是以前的领导。
但是刘韬的态度已经摆在那里,他们退伍可退,也无法圆滑。
蒲公英总部大楼,楼顶的餐厅花园。
刘韬和刘子鱼、陈念真正在吃饭。
刘子鱼、陈念真在跟刘韬介绍着公司如何解决大企业病。
蒲公英这个世界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着大量的职工,自然也衍生出大企业病。
他们的做法简单粗暴,便是将一批人给裁掉,重新招聘一批人,随时保留着新鲜血液的流动性。
两人手中持有的股份,绝对足以牢牢地控股着公司。
对于两人的这种做法,自然也让她们引起了很多非议,比如什么虐待功臣、薄情寡义等等骂名,不过两人都看得很开,根本就不在意这些骂名。
对于选中的CEO等高管,她们充分了进行信任、授权。
毕竟两人不是很出色的管理人才,这几年她们都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上面。
刘韬之所以在此次党组会议提出大企业病这事,便是想要趁着现在他有威望、精力,可以去解决。
不然的话等他退下来,继任者必然没有他的威望,能力再强想要解决这个顽疾都难。
当然了,以他现在的情况,起码再掌舵盘山集团二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聊着聊着,便聊到了今年的菲尔兹奖。
今年的菲尔兹奖,打破了只授予40岁及以下的规定,授予了刘韬和杨振柠,以表彰他们解决了杨-米尔斯方程。
当然了,刘韬没有去参加颁奖典礼,而是让人代去领奖。
现在这个奖项,对于他而言已经微不足道。
刘子鱼、陈念真则是佩服不已,要知道数学人才有多难招聘,她们是有话语权的。
每年她们都招聘一批数学人才,公司的快速发展背后,是她们网罗了一批数学家。
但是这些数学家,都比不上刘韬。
她们都觉得,如果公司有刘韬这么一个人,那么人工智能肯定能够发展得更快。
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蒲公英投入重金的一方面。
在现在研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
他们研究华夏这三十年发展异常迅猛,是认为在这三十年,华夏同时完成了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
特别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让华夏出现了科技大爆炸,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如今的一极。
现在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目光放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全世界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共识,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出现,网络物理系统将通信的数字技术与软件、传感器和纳米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将改变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
刘子鱼、陈念真她们便是将公司的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这三方面。
在这三方面,都取了多多少少的成果。
只不过距离商业化应用,那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盘山集团总部,地下实验室。
刘韬正在组装零部件。
随着零部件不断组装,渐渐地一只狗型的机器人成型了。
天上有无人机,地上自然也要有机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