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毁灭你,与你何干?
542、毁灭你,与你何干? (第1/2页)十分钟后。
马将军又瞄了一眼全息海图,看到海兽军团已经追到了一半距离。
这位指挥官断然下达了一道命令:“投放‘海夜叉一幸型’对海打击武器。”
“是!”
每一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的侧舷位置,各自布置了两具装置。
这正是海夜叉投射器。
随着异能时代的到来,大夏海军承担的职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驱逐舰和护卫舰更多的承担区域防空任务,也就是对抗敌方战机发射的导弹,或者对方军舰发射的导弹。
但现在战争的逻辑已经完全变了,各种变异生物成为了大夏的头号威胁。
很早以前大夏就知道,海洋生物必将出现大规模变异,届时各种危险海怪将层出不穷。
海夜叉便是为了对付海怪而诞生的诸多武器之一。
“噗通!”
“噗通!”
伴着水浪声。
一个个黑乎乎的金属圆筒,直径超过半米,接连落入了动荡不休的海面。
圆筒接触海水的一瞬间,表面色泽顷刻发生改变,变得与海水一模一样,不凑近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这显然是一种伪装手段。
上百个圆筒的尾部喷射出水流,以此形成了推力,缓缓分散开来了。
*
十五公里外。
海兽军团的军团长格温妮丝,凭借着超强的敏锐性,立即察觉到了变化:“不对劲,大夏人的军舰好像向海水里投放了一些东西,该不会是水雷吧?”
卡尔文倒是不以为然:“我对海军装备有一点了解,这多半是类似声呐浮标之类的装置,这是非常普通的军用装备。
“我经常关注大夏的新闻,大夏海军与天灾时代前没有太大变化,海军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导弹、鱼雷、火箭弹、火炮之类的武器。
“你刚才听到的动静,符合上面哪一种武器的特征?所以这绝对不可能是水雷这种老掉牙的玩意。”
格温妮丝依旧有点警惕:“是吗?”
卡尔文给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我们在大夏军舰后面跟了这么久,如果大夏人有能力发现我们,他们早就发现我们了。”
格温妮丝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好吧,是我多心了!”
不过出于小心谨慎,她又吩咐道:“我驾御着海兽在前面,你们跟在后面吧?”
卡尔文对她一直存在某种心思,闻言说道:“你是军团的指挥官,还是我在前面探路吧。”
格温妮丝犹豫一下,点头道:“好吧!”
卡尔文一马当先,操控着海兽游向了前方。
出于向格温妮丝证明自己的微妙心理,他很是费了一点力气,接连施展一种秘法,搜寻到了一枚海夜叉。
“啪!”
卡尔文伸手拍了一下海夜叉的金属桶身,开口笑道:“格温妮丝,看来我猜得没错,这东西的外观是一个圆筒,没有水雷长这个样子。
“这肯定就是浮标声呐,大夏人为了隐藏浮标,还特意在表面刷了一层隐身涂层。”
他说话之时,挂在耳朵上的一个小东西,看着像是一块贝壳,开始轻微振动起来,这种振动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传了出去。
很快。
贝壳振动起来了。
格温妮丝的悦耳声音,从贝壳中响了起来:“看来你是对的,你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
卡尔文很是高兴,还没忘记嘲笑一句:“大夏海军在天灾时代搞出来的科技,就是往声呐浮标刷光学隐身涂层,我今天真是长了见识。”
他停了一下,语气带着满满的自豪:“这颗星球上所有的海军都落伍了,唯有海兽军团才是时代的潮流!”
卡尔文看了一眼金属圆筒,快速游了过去。
他并非不想破坏这玩意,只是这种行为可能引发敌人的警惕,所以他什么都没做。
他此时的心情颇为振奋,操控海兽游动的速度都加快了一大截。
又过了五分钟。
海兽追到了距离大夏军舰三公里的位置,由于担心被发现,稍稍放慢一点速度,还潜到了一百五十米深度。
但大夏人的军舰没有任何变化,依旧不紧不慢的航向了撒拉岛。
卡尔文笑了起来:“格温妮丝,现在军舰就在我的头顶,大夏人还是没有发现我,我看不出大夏人可以战胜海兽军团的……”
话还未说完。
他陡然听到了一连串极为密集的爆炸声。
“砰!砰!”
爆炸传来的位置,赫然正是原先声呐浮标所在的区域。
卡尔文惊了一下,猛然意识到一件事——格温妮丝带领的海兽军团,好像应该移动到了那一片区域。
他焦急的喊了起来:“格温妮丝,你没事吧?回答我!”
但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这时。
一股极为诡异的冲击波,忽然从爆炸位置一扫而至。
卡尔文只感觉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有一种快要“胀破”的难受感。
这显然是爆炸释放出来的威能。
他的一颗心,霎时像是坠入了极寒冰窟。
完蛋了!
自己与爆炸隔着近十公里距离,依旧感觉如此难受,可想而知,海兽军团承受的攻击将会有多么可怕?
卡尔文不是傻子,自然意识到自己上了一个超级大当。
大夏军舰分明早就发现了海兽军团,却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现,接着悄悄投放了一种可怕的武器,等待着海兽军团主动钻入了圈套。
该死的大夏人太狡猾了!
最可笑的是,格温妮丝明明已经发现了武器,他却信誓旦旦这是声呐浮标,他甚至还亲手拍了拍大夏人的武器。
格温妮丝相信了他的话,带着海兽军团钻入致命的陷阱。
卡尔文脸色苍白,脑子一片混乱。
我是罪人!
我害死了所有人!
他仰头望着上方的军舰,自知自己恐怕难以逃生,咬牙下定了决心——冲上去!与大夏人战斗到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