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经中此篇有何深意?作何解释?
442.经中此篇有何深意?作何解释? (第2/2页)到了涂山儒这一代,涂山狐族就剩那么几个,而他在科举上也止步举人,未能有更高的成就。
本来以为墨昊并非这个世界的人,不懂诗书礼乐,打算在这方面教教他,也不至于日后传出涂山清璇私定终身的对象是个不通诗书的蛮子。
虽说此时涂山家距离灭族灭种也就差了那么一点,全靠墨昊和涂山清璇的契约联系在救命。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即使在生死关头,都会去在意一些在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并且常被其他人称之为【不懂得变通】。
涂山儒无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科举上止步于举人了。
无法更进一步的原因,仅仅只是对某个政令导致一地民不聊生批判过于明显,甚至指着某个政令执行者的鼻子在骂。
而科举的阅卷官,恰好就是被涂山儒所骂之人的学生。
这事一连出现过三回。
“不知墨昊师从何人?”
涂山儒此时的态度,有点像发现女儿带回家的小伙子也读明史,并且还有这相当独特的见解,当下就把审视的目光先放到一边,打算泡壶茶好好的讨论明史。
要讨论别的墨昊可能还有点心虚,但要是讨论君子六艺等儒家功课……
那他可就来劲了,孔夫子弟子这个名头可不是假的,尤其是墨昊六艺都是孔夫子手把手亲自教导的情况下,世界上就没有谁比他更懂六艺和孔子。
你说我经典理解有误?
我是孔子亲自教导的弟子,你在怀疑我的释经权?!
要是墨昊愿意,那是真的有能力去【我注六经】。
“师承尼父。”
“未曾听闻,不过墨昊读过诗书,那么可知经中此篇有何深意?作何解释?”
“……此经深意我确实不懂……”
对于经书篇章的阅读理解,墨昊自然不如涂山儒那般研究长久和精通,但输人不输阵,涂山儒问完了,那就该换他了。
说罢当即背出一篇,向着涂山儒问道,“经中此篇有何深意?作何解释?”
一问一答之间,涂山儒也来了兴致,或者应该说起了男人之间的胜负心。
作为在科考上研究多年的考生,经文解释这类阅读理解无疑是涂山儒的领域。
当一个男人的擅长领域被人询问乃至挑衅的时候,无疑会变得非常上头。
很快,两人就从谦和性的相互提问,开始演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何断句的激烈辩论。
当涂山清璇带着好上许多的母亲以及涂山小妹推开门的时候,发现屋子前被清出一块空地。
上面写满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不同断句,以及远处的两人一句又一句引经据典的辩论。
并且很快就发展成几乎不讲理的互喷。
“老夫熟读经书三十年,怎会出错,应该按照我的解释!”
“我还是孔子弟子呢,我的解释才是对的!”
看那两个人已经上头的模样,涂山清璇毫不怀疑继续下去的话,他们得互相给对方开瓢强行判自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