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1987
第99章 1987 (第2/2页)在大陆,王安受到领导的接见,一路上都有人为他接风洗尘。而在美国的大本营,反而只有普通大使和他交流,让他感到了不尊重?
但是在美国,谁还能有那么大的名头,让王安肯出来见见面呢?
沈大使就想到了波士顿的余切。
“去年10月份的时候,王安在首都访问时承诺要扩大投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并没有这么做。我们想是不是还有什么担忧?余切,我听说王安的大儿子是你的书迷,可能你出面问一下要好一些。”
“有多少投资?”
“他说会在沪市投资十亿,开办几条电脑的组装线。还可以把美国的软件也引入到中国来,在中国的大学里面组织起电脑班。余切啊,21世纪是电脑的世纪……”
电脑班?
岂不是将来最早的那一批互联网大佬,都受了我的恩惠?
“十亿人民币吗?”
“十亿美元!”
余切听到后吓一跳,他知道外汇对这时的中国人有多么重要。
一美金寄到国内,一般的情况是一分美元也收不到,全部要换成外汇券或是人民币。而且还不是等额,比如一美元应当换成八块钱,而实际上可能只给你换两块钱,三块钱。
所以胡后宣给余切写感谢信是应当的,他不知道,余切寄那五万美元是打了招呼的,否则他五千美元都拿不到。
王安现在春风得意,《时代周刊》把他评价为“全美五大富豪”,在宣布将要于中国大陆进行投资后,股票市场对王安的决策很看好,他的身价大涨,两国都很重视他。纽约自由女神落成的100周年,美国的大统领授予他“全美最杰出的移民”荣誉,发给他“总统自由奖章”。
他为啥不扩大投资了呢?
余切也感到纳闷。
历史上王安本想投资大陆的,结果破产太快,没来得及。
现在他已经投资了一些钱,收益很大,怎么会不干了呢?
要知道,电脑组装线曾是渝市的主要产业支柱。王安真要投钱进去,再过个十来年,实惠会落到余切的父老乡亲头上。
打听之后,得知王安本人现在在休斯顿。余切和大使等人飞去休斯顿拜访这位富豪,王安的儿子接待的他们,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机场驶入劳斯莱斯的车队,等他们都进去后……
“砰!”
关上车门。
王安的大儿子王列忽然说:“余先生,沈先生,我父亲的情况你们千万不要透露出去,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余切忍不住问发生了什么?
王列还是摇头,欲言又止,非要让他父亲王安来解释。
车到了一片巨型建筑物,这里灯火通明,来来往往都是白大褂,有的还戴着实验室用的护目镜。抬头一看有很大的MD标志。
MDAnderson!
没想到王安居然在MD安德森——一到这,余切和大使都明白了。
因为这是全美最好的癌症治疗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它本质上是个研究型医院,实验室里面一些药物超前于市面上几十年。一些得了癌症的富豪往往就常住在这里,或是花钱养一个实验团队,专门针对自己研发药物。
王安得癌了!他要挂了。
余切恍然大悟。
原时空王安确实是几年后就去世了,但没想到竟然这么早。
在硕大的私人病房里面,王安听说余切来了。他睁开眼睛,恭喜余切拿到了“美国书评人协会奖”。
“我在这里看过你的纪录片,余切。我很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文学,而是因为你的观念。”
“在你看来,只要你能力超过了其他人,就没有什么种族的区别,我赞同!你是我们的一个旗帜,我们华人都需要你这样的人。”
余切耐心听着。
王安开始讲述他的故事,这个故事映证了为何余切在华人中广受欢迎。
余切所扮演的形象,余切不客气的举动,是华人一直以来想要发出来的声音——有的人已经忍不住发出来了!
王安在后世看来是个失败者,他其实也很霸气。
他是交大毕业的理工科学生,孤身一人在美闯出事业;回国后沪市那边组织了个“交大校友会”,很多他的学长和学弟都来赴会了。
然后学长和学弟们看到王安作为华人复杂的一面。
在王安所带来的众多高管中,有至少一半都是洋人。为了方便这些洋人,会上安排了翻译。
王安看到后大失所望,坚持撤去翻译员。“我们已经在中国,我可以讲汉语,大家都讲汉语。”
接待的学长学弟们问:“那些白人高管们怎么办?”
王安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谁叫他们不学好汉语!”
中方的人感到诧异:“我们虽然是欢迎宴,其实还有一些合作上的交流。这些人难道个个都懂得汉语吗?他们不懂,我们怎么进行接下来的谈判和交流?”
王安公司的公关部长,这是一个华人女性。她说:“他们会习惯讲中文的。因为他们所在的是王安的公司。”
“在我们公司,华人的地位不说比洋人高一等,至少也是平起平坐,对我们客客气气。您可知道,在一些美国的其他公司,不要说平等,就连用厕所,华人和洋人都要分开。王老板给了我们真正的尊严,这是在海外社会很难体会到的。”
之后,这些洋人成了鼓掌机器。无论王安说什么,洋人高管们都极力鼓掌,好像听得懂一样。
权力迫使他们听懂了王安的中文。
……
王安回忆自己这次“衣锦还乡”的经历时,尽管人在病床上,却精神抖擞,说得人都发热了,忍不住坐起来。
他旁边的大儿子王列则默默的流泪,紧紧抓住王安的手。
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因此,耍脾气是不是一种错的事情?
是的,但也不尽然。
沈大使的心情十分复杂,忽然将目光转向余切:他也看过《东风压倒西风》,尽管他已做了很多年的大使,但这一刻才意识到为何余切会如此的被华人们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