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回家(一)
第100章 回家(一) (第1/2页)《东风压倒西风》纪录片里面,余切举止十分“霸道”,堪称是唯我独尊。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让人重新理解了美国的秩序。这档纪录片被美国人买去,在美国播放之后,华人们却争相观看。
元旦节那天,那些华人们,无论是做什么的,都来找余切说两句话。
像李政道、杨振宁这些文质彬彬的,一问他,也说很欣赏余切。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
他们东扯西扯,说文学,说血脉,说缘分……就是不说:我正因为余切霸道才欣赏他的!他杀了所有对他不尊重的老外!
这是不能说的,这是不为价值观所容忍的。
却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沈大使想起: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76年获诺贝尔奖,他坚持要在这个没人听懂中文的地方,读自己的中文答谢词。为此,丁肇中冲破了美国官员的阻挠,以及某些颁奖事务人员的刁难。
余切不就是这样吗?
怪不得他在海外受人喜欢呢!
一直以为王安的大儿子是余切的书迷,没想到,其实这位老子才是真正的书迷。
沈大使趁热打铁,询问起王安在大陆投资的事宜。
“王先生,您现在是海外华人的一个旗帜,全世界最富有的华人。您如果投资大陆,大家就觉得这地方很有希望;您如果撤资了,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信心……”
王安笑道:“撤资肯定是不会撤资的。只是我现在要安排后事,先处理好继承人的事情。我在这边的身体情况,也希望您不要向外透露。”
沈大使和余切两人都答应了。
王安的电脑公司是上市公司,市值大概六十亿美元。他自己的家族持有的股份价值十八亿美元,占比很大。
如果他得癌的消息传出来,会对公司的市值造成巨大的影响。
只是,他们两个本来是要钱的!
现在王安这个情况,你怎么好再劝他再加大投资呢?
沈大使找了个理由出来透气,把余切也喊过来。
沈大使有点着急:“余同志,你抽烟吗?我给你点烟。”
“我是个不抽烟的作家。”余切说,“你直说吧。”
“我们来这的目的,你是知道的。王安是个大发明家,核心人物,但从股权上来讲,这是一家地道的美国公司。如果王先生很快去世的话,他原先承诺过的就很难维持了。”
沈大使欲言又止。
国内很希望王安能投资,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创收。还因为王安的电脑公司,在当时代表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王安来国内时,很多领导都来接待他。
现在是求技术若渴啊。
沈大使不知道怎么办了,他说:“沪市有个电子元器件厂,代表我们全国微电子行业的最高水准。日本记者过来调查,发现我们的人十个人只有一个人在生产线上,另外九个人在嗑瓜子。”
“生产出来的产品,良品率也低得令人发指!使得我们不要说计算机,就是电视机、录音机都没有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实在是很紧迫的事情……微电子又是特别重要的项目。”
沈大使握住余切的手,强调道:
“你可能不太了解硅谷。我们是长期关注着的,它已经开始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动机。这个地方之前是小地方,现在却很了不起!我们认为,微电子行业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小到录音机、电视机,大到导弹,雷达……它真的很重要!”
硅谷!
我怎么会不了解?
余切心道:我最了解硅谷后来怎么样了。
只是没想到,国内竟然这么有先见之明。看来历史上王安的意外离世,真是打了国内一个措手不及。
不久,王安的儿子王烈出来看他们俩。
“余先生,沈先生?”
这兄弟长得很像是发福版本的李小龙,西装革履,裤子特别紧。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在模仿李小龙的打扮。
王烈表情很难绷,想笑又想哭:“余先生,沈先生,刚才我继承了我父亲的股份,即将成为这个公司的经营人。”
余切和沈大使都蒙了。
好家伙,这种事儿是我能听的吗?
接着,王烈说出一个好消息:“公司有一些人怀疑我的能力,为了证明我的权威。我会继续在中国的投资计划,父亲也同意了。我们是一个大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三十亿美元,我们绝不可能垮台!我们大到不能倒!”
惊喜来的猝不及防!
没等沈大使反应过来,余切已经代表国内同胞感谢老王一家了。
这个王烈后来被认为是“华人世界中第一个真正的富二代”,他身家最高有十多亿美金,这可是八十年代!当然是富二代了。
但他也有富二代的一切毛病:好大喜功,没有逼数。
历史上,王烈在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坚持扩大生产,资金周转不济,结果把公司折腾黄了;现在它要是把这一套带去中国,凭借离谱的极低成本,搞不好还真让他缓过来了。
于是,余切在之后进入王安的病房时,就没有那种“感恩戴德”的表情。
不是你拯救了中国的微电子业,而是我们互相成全。
“余先生,沈先生,这样的结果你们满意吗?”王安笑道。
沈大使说:“贵公司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欢迎再来大陆看看。”
回大陆?
王烈一听到这,忍不住咧开嘴,在那傻乐。一想到回国之后,受到欢迎的变成了他,谁不开心呢?
余切轻轻鼓着掌。他觉得是双赢的事情,所以不怎么激动。
王安察觉到了,心里哀叹一声,有种“生子当如余切”的感觉。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怎么能那么大?
王安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发明家,理工科的博士。他十六岁考上交大,二十岁在根据地研究无线电通讯,公派去哈佛读书时,每一科成绩都是A+,在车库攒出了磁芯存储器……每一次商战,王安都身先士卒,率领研发团队进行技术突破。
他的威名在硅谷很响亮。
比尔盖茨被他约见时,表现得受宠若惊,很多年后都忘不掉。
然而,儿子却不中用,既没有脑子,也不长心。自己离开之后,恐怕一切皆休啊。
再想想这个余切……
“余切!”王安忽然说,“其实我们挺像的。”
“什么地方像?”余切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