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

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

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 (第1/2页)

却说,李翊受封护国公。
  
  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被汉朝官方承认的国公。
  
  上一个安汉公则是王莽,已经被官方定义为了叛逆。
  
  如今刘备希望李翊能与王莽成为两个极端。
  
  他簒逆汉朝,你守护汉朝。
  
  守护我们一起打下来的汉朝江山。
  
  “李翊听封!”
  
  在李翊成为季汉第一个合法的异姓国公之后,他也将成为第一个接受汉官职位的人。
  
  毕竟此前其所领的官职,都属于齐官。
  
  “臣在!”
  
  李翊应声上前。
  
  “命汝为丞相,录尚书事。”
  
  “授开府特权,限两百人。”
  
  不出意外,李翊成为了汉朝丞相。
  
  此前齐相,如今汉相。
  
  总领朝政,可以决策国家大政、监督百官、甚至掌军事动员令。
  
  这一个封赏,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李翊不当汉相,谁来当汉相?
  
  只不过这一个丞相,要比之原来的齐相可威风多了。
  
  齐相至少在名义上,只是管一个诸侯国。
  
  诸侯国下的二把手。
  
  出了齐国,见着刘协,名义上也得低头。
  
  而汉相,则是真正的天下二把手。
  
  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恭喜丞相!”
  
  陈登率先拱手,发自真心地祝福好兄弟受领丞相之位。
  
  而随着这一开口,其余朝臣也都纷纷反应过来。
  
  齐齐向李翊作揖道贺:
  
  “恭喜丞相!!”
  
  丞相负责监督百官,大伙儿可得抓紧时间露个脸,争取给李翊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然这么多人,李翊不一定都记得住。
  
  但谁不上前道喜,那李翊肯定记得住。
  
  当李翊接受丞相之职位后,按理说接下来该关羽受封了。
  
  结果礼官忽然唱道:
  
  “丞相慢行!”
  
  “陛下封赏尚未结束。”
  
  哦?
  
  此言一出,莫说文武百官,便是李翊也都感到诧异。
  
  他爵位也受了,职位也受了。
  
  各种特权也加上了。
  
  刘备还有什么东西,是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专门封赏给自己的?
  
  但很快,礼官就揭晓了这个答案。
  
  “封李翊为大司马大将军!”
  
  唔!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陛下居然恢复了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一职!
  
  此前说过,这个职位原本是武帝对于卫青封无可封的情况下,在大将军之前再冠了一个大司马之名。
  
  如果把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单独拎出来,它是比丞相的职权范围还要大的。
  
  因为他不仅仅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同时作为皇帝的最高辅政大臣,有权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等于是间接分走了一部分丞相的权力。
  
  但问题是,李翊已经是丞相了。
  
  如果再给他大司马大将军之位,就等于是让其总领全国政务,全国军务。
  
  真正意义上,军政一把抓。
  
  当然了,早在徐州创业,再到刘备称齐王时。
  
  李翊就在干军政一把抓的事儿。
  
  后来去到河北以后,李翊的职权范围,基本上被限制在了北方。
  
  鲜少插手南方事务。
  
  但如今,刘备授予李翊双职。
  
  便等于是真正确立了李翊军政一手抓的政治地位。
  
  “陛下!”
  
  李翊赶忙上前请辞:
  
  “臣德薄智短,任丞相尚且感到能力不足。”
  
  “如何能够胜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掌管全国军务?”
  
  话落,又一指身后一众战功赫赫的武将。
  
  “关云长、张益德、陈元龙、马孟起、吕奉先皆是功名赫赫之辈。”
  
  “才华胜某十倍,当受此职。”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做人的态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面对接近于捧杀的封赏,李翊果断让贤。
  
  专门点了几员大将。
  
  这几员大将都是久经沙场,累立战功。
  
  更关键的是,他们私下里都与李翊关系不错。
  
  故李翊纵然自己不当,也乐得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
  
  刘备站起身来,牵唇笑道:
  
  “丞相休得过谦。”
  
  “汝自徐州时,便跟在朕身边。”
  
  “朕清楚你的能力。”
  
  “若说运筹帷幄,决机于两阵之间,无人能够胜你。”
  
  “朕遍观朝中诸臣,属你最为合适。”
  
  “至于爱卿举荐的大臣,朕另有封赏。”
  
  刘备这话说的也是滴水不漏。
  
  先肯定李翊的能力,然后解释原因。
  
  最后再给关羽等人一个台阶下。
  
  不是不给你们,而是你们另有封赏。
  
  其实,授予李翊军政双职也是经过刘备深思熟虑的。
  
  早在中原大战开始之前,刘备就一直在筹划这件事了。
  
  关于恢复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刘备甚至私下里连跟李翊都没有沟通过。
  
  直接在册封大典上,打了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刘备一直觉得自己亏欠李翊,跟着自己创业十八年。
  
  虽然得了高位,却为了国家之事每日操劳,累死累活。
  
  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补偿他。
  
  当然了,
  
  给了他最高军事统帅之职,虽然是一种无上殊荣,但也加大了李翊身上重担。
  
  之后的他,只会更加忙碌。
  
  这便要说到第二点了。
  
  李翊受领丞相之位,毋庸置疑。
  
  但最高军事长官,刘备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由李翊来担当。
  
  正如李翊自己常说的那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刘备遍观诸将,实在找不到能够平替李翊的人选。
  
  关羽、张飞、吕布、陈登、马超,他们军事专业能力倒是合格。
  
  但选官,并不是只看专业能力。
  
  尤其是最高领导,如果你只有专业能力的话,那是绝对做不好这个位置的。
  
  以上五人,都有性格缺陷。
  
  关羽处理不好与士大夫的关系,张飞处理不好与兵子的关系。
  
  吕布好酒色,懒散,必不能够尽心竭力办事。
  
  换句话说,以上这些人,他们都不是专业的职场人。
  
  如果不是职场人,就不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利益纠纷。
  
  刘备手下倒也有不少职场人。
  
  你比如说张郃、张辽、徐晃,他们都是标准的职场打工人。
  
  非常会来事儿,且军事素养绝对合格。
  
  但是,他们毕竟是降将出身。
  
  没理由能够压在关羽、张飞这些元从的头上。
  
  因为别的不说,这俩哥们儿肯定不干。
  
  就历史上刘备给黄忠封一个四方将军,关羽都要闹脾气,甚至直接拒绝刘备的任命。
  
  何况是矮几个降将一头呢?
  
  这从侧面也更加能够反应出,不能让关张二人担当国家单位中如此重要的职位。
  
  所以,思虑再三。
  
  刘备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李翊身上。
  
  首先李翊的能力、威望还有战功是绝对够的。
  
  百战百胜的战绩摆在那儿。
  
  其次,李翊人缘好,会来事儿。
  
  跟同事们的关系都处的不错。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甚至比你的专业能力更重要。
  
  因为你能力再强,同事们不配合你,你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刘备感觉,自己在有生之年,甚至未来五百年。
  
  都很难找找到像李翊这样文武双全,六边全能,极会来事儿,且志虑忠纯的人了。
  
  换作任何人,刘备都不放心,唯独李翊例外。
  
  “此双职非卿不能受,请爱卿领之!”
  
  刘备再次出声相劝,几乎是用不容拒绝的语气。
  
  他的言外之意是,我知道子玉你在担心什么。
  
  把国家最高行政权、监察权、军事权全部交到一人手上,可能在将来会出事。
  
  但……
  
  将来之事,将来再说。
  
  我此刻,只相信你一人。
  
  也只有你一人,有资格军政一手抓。
  
  言外之意,如果哪天李翊退了。
  
  不用李翊说,刘备自己都会主动收回相权与军权。
  
  毕竟刘备自己也不相信,有人有能力再次获得此殊荣。
  
  它的条件太苛刻了。
  
  不仅要文武双全,能力极致,处理好与同事手下人的关系。
  
  还要获得君主的绝对信任,光这一条,就能够淘汰掉无数人。
  
  而就是这么苛刻的条件,李翊恰好具备。
  
  “未来之路甚难行走,朕身边不能没有子玉相陪。”
  
  刘备将手轻轻搭在李翊身上,目光与之对视。
  
  “勿负朕躬!”
  
  李翊望着刘备的眼神,旋即定了定心神。
  
  “臣领命!”
  
  仅三个字的回复,却振聋发聩。
  
  这是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即便李翊早就说过,平定天下后就要隐退。
  
  但历史的责任感,不允许他这么快就退。
  
  “善!善!善!”
  
  刘备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转而露出一抹骄傲的笑容。
  
  “……子玉,朕一直敬你为师长。”
  
  “但你年岁又比朕小上许多,朕今日,发自内心为你感到骄傲。”
  
  刘备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重新回到了龙椅上,冲礼官使了一个眼神。
  
  礼官会意,高声唱喏道:
  
  “关云长,上前听封!”
  
  关羽应声上前。
  
  众官这下明白,只有封赏李翊时,刘备要专门单独起身。
  
  这也算是给到李翊的一个额外殊荣。
  
  “封关羽为大将军,领汉寿公,食邑一万户!”
  
  不出意外,关羽也受封了国公之位,成了季汉第二位万户食邑。
  
  只不过他的大将军职权范围,自然要缩水不少。
  
  毕竟李翊已经拿了大司马大将军,已经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了。
  
  而关羽的大将军,则相当于国防那边的最高长官。
  
  可以指挥战时军队,平时也能够统辖京师禁军,以及四方都督。
  
  而李翊的大司马大将军,却是军委那边的最高长官了。
  
  两者自不可相比。
  
  “臣关羽,谢主隆恩!”
  
  关羽屈膝下拜。
  
  “云长请起!”
  
  刘备笑吟吟地示意关羽起身。
  
  众朝臣齐齐拱手道贺:
  
  “恭喜关公!”
  
  功臣封赏,是按凌烟阁顺序排的。
  
  接下来便是陈登。
  
  “陈登领淮南总督,广陵公,食邑九千户。”
  
  淮南总督是新设的职位。
  
  刘备把广陵郡、寿春郡、九江郡合并成了淮南大郡。
  
  而淮南总督之职,可以监察荆州与扬州。
  
  也就是说,刘备正式承认了陈登江南军功领袖的身份地位。
  
  当然,这也是大势所趋。
  
  毕竟此前扶持诸葛亮及荆州的计划失败了,陈登成为江南军功第一人是众望所归。
  
  “元龙恭喜你。”
  
  李翊率先走至陈登跟前,向他祝贺。
  
  “如今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陈登一直怀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此为毕生志向。
  
  创业之初,李翊帮助刘备拉拢这位徐州豪族,便提出让其去广陵的计划。
  
  陈登感念李翊的救命之恩,听从了。
  
  如今过去十八年,陈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子玉,我陈登一生鲜少佩服他人。”
  
  “当今圣上是一个,而你是另一个。”
  
  “登发自内心感激你,若无当年兄弟之谏言,愚兄断难能有今日。”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
  
  “如今你回到江南,而吃遍四海的鱼脍了。”
  
  “不过可别忘了,翊教你的吃法。”
  
  “还是记得多吃海鱼,少吃河鱼。”
  
  “呵呵,那是自然。”
  
  “愚兄穷极半生,才有今日,可得惜命,与兄弟多吃两年的鱼脍呢。”
  
  “兄弟如今当了丞相,也算是大忙人了,若是得空。”
  
  “可得来江南找我,由我做东,请你尝尝五湖四海的鱼脍。”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二人相识一笑。
  
  “好了,快去向陛下谢恩罢。”
  
  “嗯。”
  
  陈登来到刘备跟前,纳头下拜。
  
  “陈登,谢主隆恩!”
  
  “元龙快起!”
  
  刘备面露欣慰之色,望着陈登。
  
  “元龙乃是湖海之士,豪气贯云。”
  
  “如今当了淮南总督,总制江南,可勿要松散懈怠。”
  
  “陛下放心,登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只要登一息尚存,管教江南无虞。”
  
  刘备新设的淮南总督,刻意强调了一项特权,那就是总制江南。
  
  而扬州严格意义上讲,亦属江南。
  
  刘备此设的目的,自然也是希望陈登压制东吴,甚至伐灭吴人。
  
  毕竟以如今的汉朝体量,根本不需要举国动员,劳民伤财。
  
  只需要一个地方集团司令,在得到中央的允许下出兵就可以了。
  
  “臣明白!”
  
  陈登在此谢恩。
  
  “善!元龙在雒阳也住了有些时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