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各显其能
第321章 各显其能 (第2/2页)张纮略作思考,就陈述形势:“此前右将军迫使曹建德移交家眷于邺城,曹建德婉拒。陈留之战前,曹建德跨有兖豫二州,势力强盛,不亚右将军。是以,仆以为右将军表奏将军为青州刺史,意在妨碍曹建德做大。”
孙策缓缓点着头,他也是如此看法。
张纮继续说:“此前臧霸奉朝廷诏令驱逐袁谭,之所以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袁谭新定北海,士民不附;而大司马接连歼灭高干、袁熙,牵制右将军大军于常山。河北兵马难以入援,故袁谭败绩。”
“是以,臧霸对右将军而言不过芥藓之疾。待前将军退回幽州,右将军派遣偏师,即可驱逐臧霸。”
张纮整理思绪,继续分析说:“陈留一战,曹操本部几近覆没。仆听闻其妻妾诸子多已送入邺城为质,身边只有长子。若是能以其长子入我军中为质,我军北上进击青州,也无忧矣。”
至于能否击败臧霸,就连张纮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职业的军队,打缺乏当地支持的臧霸这伙流民帅,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泰山贼寇出身的流民帅,也就能欺负组织度更低的黄巾贼。
遇上边军、京营禁军,论野战根本打不过。
孙坚的军队成份比较复杂,有边军的底子,更像是一支灵帝时期专业的帝国雇佣军。是独立于京营禁军、三大边军之外的第五支职业军团。
也就是当年被袁术耍了,否则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如果袁术把南阳大姓稍稍尊重一些,也不会弄的荆州军瓦解、哗变,致使坚定的同党刘祥遇害。
江夏郡守刘祥如果还活着,那孙坚可以通过江夏与荆南地区保持联络,能三面包围襄阳;大概率能轻易驱逐刘表,孙坚本人也不会战死。
当年荆州的事情一环套一环,孙策、孙坚旧部对袁术的怨气一直很大。
孙策听着缓缓点头,反正曹操很多亲属被袁绍攥着,再把其长子曹昂弄到自己军中当人质,有袁绍压着,曹操只能同意。
随即,孙策反而问:“右将军征我部北上青州,所图难道仅仅是为他驱逐臧霸、制衡曹建德?”
众人交流目光,还是去看张纮,张纮回答:“今将军在彭城,隔断了大将军与刘玄德。若是将军北上让出彭城,能引大将军、刘玄德争夺彭城。彭城乃徐州门户,刘玄德绝无放弃之理。”
稍稍停顿,等众人理解他的意思后,又说:“观大将军为人,行事霸道,又岂会放任刘玄德拿回彭城?仆以为,我军北上后,双方必争彭城。虽不至于起刀兵之争,但也会裂其盟约,使双方孤立。”
涉及到家乡,张昭关心则乱,见张纮做出这样的判断,也不由长舒一口气,轻松下来。
孙策思索片刻:“如此说,我倒可以与刘玄德做一笔买卖。拿彭城,与他换许多布帛,以资军用。”
张昭立刻拱手:“将军,仆愿出使,促成此事。”
如果弄不来足够的布料,孙策撤军时,真有可能扒光周围吏民男女的衣物。
也不需要孙策主动下令,军队会自己去抢。
见张昭也支持去青州,孙策就颔首:“有劳子布先生。”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孙河却说:“若如此离去,实在是有些可惜。刘玄德遣使孙乾,率商队前往并州,想来是去交易马匹。我军若是在彭城,待其归来时……”
“无碍,我军即为右将军分忧,定青州后,也能通过右将军购买东胡马匹。”
孙策做出决断,就看向书吏:“拟书,向刘玄德求取布帛万匹。城中所余粮秣,也会交割给他。”
反正运力是有限的,带半月左右的粮食就够了。
就食于敌这种事情,孙策很有信心。
他也想试试,赵基能干的事情,他感觉自己在青州也能干成。
臧霸连个北海都没完全啃下,可见青州大姓宗贼,各种贼寇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怕他们强,就怕这些人虚弱的没米下锅。
只要青州还有人力、物力,孙策就有信心以战养战。
有泰山阻隔,刘备又要与吕布争彭城,很难支援臧霸。
所以战略上来说,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孙策以下各领兵校尉,就没有怕打仗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