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帝秦设计师 > 第203章 武媚上位,李治功过

第203章 武媚上位,李治功过

第203章 武媚上位,李治功过 (第2/2页)

“在废后之事发生后,每当李治理政,武媚皆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上元元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媚称天后,史称‘二圣临朝’!”
  
  “上元二年,史载李治的风疹越发严重,想禅位于武媚,但被宰相郝处俊劝谏才暂时作罢。”
  
  “但李某以为此事当不为真,即使李治在历史上真提过此事,也该是在向武媚试探。”
  
  “李治倘若真有意禅位于武媚,那他在死前立诏让武媚即位,岂不更好?反而在离世那年,命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其临终时的遗诏也是让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由武媚决定。”
  
  等等,李治和武媚的太子不是叫“李弘”,李显又是哪位?
  
  莫不是李弘为武媚所害,推上来了这位李显?
  
  蒙恬道:“这李显也是李治与武媚之子?那李弘去了何处?”
  
  李念明白蒙恬的意思,回道:“上元二年时,李弘与李治、武媚同赴合璧宫时暴卒,年仅二十四岁。”
  
  “有史书认为李弘是被武媚鸩杀,但这种可能性不大,与武媚亲手掐死女儿陷害王皇后一般,武媚想要鸩杀李弘,须得过李治那关。”
  
  “李弘可是李治最喜欢的儿子,在其死后,李治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之礼厚葬。若李弘真为武媚所害,李治必不可能不知,若其知晓,纵使会自损八百,他也会下定决心拔除武媚。”
  
  冯劫接话道:“李弘倘若为武媚所害,不仅是害了李治最喜欢的太子,让李治生恨,李治也会担忧武媚会继续谋害他的其他儿子。为其他儿子安危,李治必会在生前去除这根毒刺,除非……”
  
  “李治对武媚的宠爱在他所有的儿子性命之上,在大唐社稷之上,那李治便真成了一昏懦之人!”
  
  而以李治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赶出朝堂的手段,怎么看也不可能是一昏懦之人。
  
  “高宗”这个庙号在宋之前,可还是个不错的庙号,李治能够得到,足以证明他并非是个被武媚迷得不知南北的昏懦之君。
  
  李念笑着继续道:“李弘死后,李治又立了他和武媚的嫡次子李贤为太子,但这位做太子时,与其母关系不佳,调露二年,被武媚以谋逆罪名废去太子之位,流放巴州。在文明元年,被武媚派去的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享年三十一岁。”
  
  又是谋逆……
  
  始皇帝倒是注意到另外一件事,这李治的年号也忒多了,光他听到的就有“永徽”、“显庆”、“上元”、“调露”……
  
  始皇挑眉问道:“这李治立了多少年号?”
  
  李念道:“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共计用过十四个年号,李治也是大唐一朝用年号最多的帝王。”
  
  众臣听后皆有些无言,这李治当真是个改年号的狂魔,他这样改来改去,也会给大唐天下造成一些不便。
  
  李念继续道:“在李贤被废后,李治又立了他和武媚的嫡三子李显为太子,因为这事又改了一次年号,废调露,改元永隆。”
  
  “这李显也是个人物,他成功登上了帝位,但又被其母武媚废去,随后又被武媚立为太子,又复归为帝。”
  
  皇帝和太子单独当两遍都可以理解,可这位居然是当了皇帝后又当了一次太子,这就有些离谱。
  
  “李治此人虽在武媚一事上有很大的问题,但其在位期间,并非一事无成,有功有过。”
  
  “在永徽年间曾开创出被称为‘永徽之治’的治世,当时的大唐疆域空前广大,据说有一千二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
  
  始皇帝曾听李念说过大秦在历史上的疆域,在心里算了算,几乎是大秦最广袤时的四倍。
  
  李念继续道:“彼时的大唐不仅疆土广袤,且边陲安定,百姓阜安,被誉为有贞观遗风。李治在位时,还平定了东突厥叛乱,灭亡了百济、高句丽……”
  
  又一次听到“高句丽”这个词,始皇帝道:“高句丽是在李治一朝得灭?”
  
  那可是在杨广和太宗也没被灭掉的异国,竟在李治手中被灭去。
  
  但这也并不意外。
  
  杨广虽未真正打服高句丽,还给高句丽送了不少物资,但他的征讨也消耗了高句丽的人口,等到太宗时,太宗又进一步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
  
  再到李治时,高句丽已衰弱,再不复强盛之时,而大唐却有太宗的贞观之治打底,实力还在上升。
  
  高句丽衰而大唐盛,当然有机会胜之!
  
  李念道:“永徽六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向大唐乞援,李治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百济。显庆五年,邢国公苏定方平定百济,俘百济国王、太子,百济宣告灭亡。总章元年,唐军攻占平壤,让高句丽步了百济后尘。”
  
  “可惜,虽灭亡了百济与高句丽,但大唐并未维持住对那片地区的控制,因为新罗为争夺对百济、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和大唐又爆发了战争。”
  
  对新罗反水跟大唐打起来,王翦并不感到疑惑,这些异邦异族都是如此,并不会感激大唐出手援助,只会想着从大唐身上薅到更大的好处,他只是疑惑大唐连百济和高句丽都击败了,没能摆平这个新罗?
  
  听了王翦所问,李念笑道:“关于新罗和大唐之间的战争,新罗方面的史料记载和华夏方面的记载有所不同。”
  
  “新罗方面所记,是他们大胜唐军,咸亨元年一举攻陷熊津都督府八十二城;咸亨二年,又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上元三年又战胜大唐将领薛仁贵,斩首四千余级。”
  
  “但在华夏的史书中,刘仁轨在七重城大破新罗军,之后安东镇抚大使李谨行又在买肖城三次大败新罗军,打得新罗王遣使谢罪,并向大唐进贡大量贡品。”
  
  王翦笑道:“看来新罗与大唐之争,应是大唐得胜!”
  
  那新罗也是高句丽所在地区的国邦,而李念已经说过那个地区的人喜欢瞎编历史,还喜窃夺他国之物,连名人节日也要窃夺,其等比大唐更有可能篡改这段历史。
  
  可如果是大唐得胜,为何还把那片地区的控制权给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