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1章 刺王杀架,高丽分裂(6k求月票)

第21章 刺王杀架,高丽分裂(6k求月票)

第21章 刺王杀架,高丽分裂(6k求月票) (第1/2页)

开京。
  
  其实如今高丽之中的各派势力同样也极为的复杂。
  
  新罗昔年同样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后续能在种种情况之下再次立国,其实便已经说明了其中的复杂因素。
  
  这种王朝,各派之间的利益是不可能完全抹平的。
  
  包括对于顾氏的态度。
  
  ——顾氏如今在各地之间的地位同样也是完全不同。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宗教之中的地位问题。
  
  顾氏其实早就已经披上了宗教的外衣。
  
  这一点,饶是在整个九州之中,都不可能完全避免。
  
  那一代代人的所作所为。
  
  在口口相传之下,就注定会生出很多不同的变故,再加上这千年以来的代代相传,就已经注定了这一点。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
  
  如今的九州之内,尤其是在普通百姓群体之中,有着数不清信仰顾氏的人。
  
  这一点,就凭着这么多年始终未曾断绝的洛水行祭便能看的出来。
  
  而这一点在所有的外族之中则是要更加复杂。
  
  关于顾氏的称号实在是太多了。
  
  有昔年各教之中主动为顾琛所立下的,有着当初顾易操控顾烨之时的作为。
  
  这一切都已经在时间的更迭之下逐渐发芽。
  
  而当一件事涉及到宗教之时。
  
  那这其中的东西,便复杂了起来。
  
  就比如当前的高丽。
  
  ——有许多人视顾氏为世代的仇敌,却又不敢反抗,亦是有许多人信仰着顾氏的先人,希望能够得到顾氏的庇佑。
  
  王讼为何要如此作为?
  
  其实在顾易看来。
  
  他这并不仅仅是想要为高丽谋求更多的利益,同样也是出于自己身为高丽王的政治作为。
  
  他需要保持绝对的平衡,才能平衡住高丽国内各方的势力。
  
  也唯有如此才会让整个高丽不至于在两个大国之间分裂。
  
  其实事实也必定是如此。
  
  高丽身为小国,在两个大国之间不断地斡旋,确实是能够让他获得不小的利益,但同样也有着十足的风险。
  
  无论是哪一方真的动怒了,都足以立刻要了高丽的命。
  
  如今高丽还能存国。
  
  也只是因为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未曾中断罢了。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经过这几年来在高丽为使的经历,顾铭对于哪些人反感顾氏,哪些人与顾氏亲近,可谓是一清二楚。
  
  其实顾易甚至都觉着顾铭或许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准备。
  
  若是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的果断。
  
  他们这一代的顾氏子弟,伴随着新思想的萌芽而生。
  
  所行所做,与以往的顾氏子弟们完全不同。
  
  他们要更加的果断;
  
  更加的不受限制。
  
  就在当夜,整个顺天馆几乎全员出动。
  
  不出顾铭的预料。
  
  王讼主要针对的对象只是他这个正史。
  
  且或许是为了做给国内那些亲和顾氏的势力看,他对于整个顺天馆也并没有太过于全面的封锁。
  
  这种作为看起来颇为的愚蠢。
  
  但实则不然。
  
  王讼这也是在给自己留着退路,他并不会将事情彻底做绝,以免真正的激怒了大宋。
  
  如今的发展可与原史完全不同。
  
  尤其是对于大宋而言。
  
  大宋的海军可以轻易登陆辽东。
  
  而且他也绝对不可能想得到,顾铭竟然会有这方面的准备。
  
  王讼其实是一个能力颇为不错的君王。
  
  且此人显然是对于九州的历史也有着不少的了解,他甚至是加强了辽国使馆的防范,就是为了顾铭行昔年的班超之举。
  
  但这无疑也是给了顾铭很好的机会。
  
  顾铭显然也十分清楚这一点。
  
  他为何要如此的果决?
  
  显然就是不想给王讼任何的准备时间。
  
  就亦如昔年唐太宗李世民决议造反的那一夜,一个个人马相互奔走,联络起了四方的亲顾势力。
  
  而对于这些人,顾铭也是没有任何的隐瞒。
  
  ——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是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的真理。
  
  自古以来,真正的圣人只有少数,更别说在这外族之中了。
  
  当这些人亲耳从顾铭口中听到要杀了王讼之时。
  
  他们先是惊恐,旋即便嗅到了那前所未有的机遇。
  
  谁人不想称王称霸?
  
  更别说,这可是获得了顾氏支持的一国之君!
  
  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拒绝的利益。
  
  纵使此举十分的冒险,但当利益足够大之时,这些人理智也就消失在了无形之间。
  
  翌日,高丽王宫。
  
  “速去通报!”
  
  “本使要面见高丽王——”
  
  顾铭目光扫过面前的一众护卫,眼神仍如往日般凌厉,丝毫不肯退让。
  
  “宋使何必为难我等?”
  
  “大王早已有言,请您先回宋国,向顾公禀报之后,再遣使前来。”
  
  “宋使又何必如此……”
  
  那名挡路的侍卫话未说完,顾铭“唰”地一声拔出腰间利刃,直指对方咽喉:“事关两国邦交,挡我者——死!”
  
  歘欻欻——
  
  一片刀剑出鞘之声应时响起,四周所有侍卫几乎同时举刃,寒光尽数对准顾铭。
  
  可他依旧毫无惧色,冷眼环视众人,声如金石:“我乃顾氏子弟!”
  
  “若今日殒命于此,高丽——必亡!”
  
  他绝不能退!
  
  王讼乃是老谋深算之辈,能在如此局势下稳坐王位,心机之深可见一斑。
  
  顾铭若在此时露出半分退缩,反而会引起猜疑。
  
  他必须坚持一贯的强硬。
  
  不,他甚至要比以往更加决绝。
  
  也唯有如此,或许才能进而获得一丝的良机。
  
  顾铭其实早就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
  
  于他而言。
  
  哪怕自己身死,只要能够解决当前辽东的局势,那对于整个大宋而言就是稳赚不亏的。
  
  闻言,四周的侍卫果然纷纷变色。
  
  他们显然也是对顾氏有着些许的畏惧,但身为侍卫的使命却仍是在强迫着他们不曾退步。
  
  顾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没有半分犹豫当即便要挥剑。
  
  但就在这时,一声呐喊声忽然响起。
  
  “——住手!!!”
  
  一个侍从急匆匆的从王宫之中冲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丝的慌乱,皱眉瞥了一眼顾铭又看向了那些个甲士:“尔等岂能对宋使无礼?”
  
  “还不快快收起兵刃!”
  
  说着,他才再次看向了顾铭,脸上厉色转瞬消失。
  
  取而代之的反倒是一个殷勤的笑容,躬身说道:“少公子何须如此呢?”
  
  “大王本就说您无礼。”
  
  “您这样”
  
  “别废话!”顾铭瞪了那侍从一眼,“高丽王乃是何打算?”
  
  “可要见我?”
  
  看着顾铭这仍是决绝的眼神,侍从无奈的叹了口气,身体再次低了一分做了个请的手势:“还请公子与我来。”
  
  “哼!”
  
  顾铭冷哼了一声,大步朝前而去。
  
  而那侍从也是丝毫都不犹豫,就这样跟在了他的身旁,小声的说道:“公子无需动怒,我家大王也是实属无奈啊!”
  
  他的声音十分的卑微,就连表情都是如此。
  
  “辽贼势大。”
  
  “这些时日来屡屡威胁我王称我王若是不从,就要灭了我高丽。”
  
  “身为一国之君,我王实在是不愿看到高丽生灵涂炭啊。”
  
  ——仍是老一套。
  
  这侍从作为王讼的心腹,显然是早已经过了王讼的授意,想要安抚住顾铭。
  
  这也是他的老一套东西了。
  
  两边都不得罪死,始终都留着一个退路。
  
  “少公子。”
  
  “我高丽当真不愿与顾氏为敌。”
  
  “要不您这样此番归宋,与顾公商量一下,让大宋派重兵前来,帮我高丽赶走辽国。”
  
  “若是如此.我高丽定会受顾公驱持,绝无任何怨言。”
  
  那侍从是越说越认真,到了最后甚至都有了一种委屈落泪的感觉。
  
  “是嘛?”顾铭猛地停下了脚步,冷冷看了那人一眼,脸上露出了一个森然的笑容。
  
  一瞬间,那侍从的身体便是微微一颤,心中莫名生出了一丝恐惧,一时之间甚至都忘了开口回答。
  
  顾铭对此丝毫不以为意,再次朝前而去。
  
  那侍从愣了良久。
  
  看着顾铭的背影,那种莫名的寒意在这一刻更加的明显。
  
  片刻之后,一股恼羞成怒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在高丽的地位可是极为的不凡。
  
  虽然他没什么太高的职位,但光凭着受王讼宠爱这一点,便足矣让很多人来巴结他了。
  
  如今眼睁睁看着自己竟然被一个毛头小子吓到了。
  
  那种羞辱感可想而知。
  
  “哼!”
  
  “早晚弄死你!”
  
  他在心中默默念叨了一句,旋即脸色立刻恢复了平静,快步上前追上了顾铭:“那是自然,公子放心,我王早已说过,高丽与顾氏是永远的朋友。”
  
  “.”
  
  两人一路往前。
  
  这高丽的王宫倒也修建的格外不凡,沿途而去一路皆是有着甲士。
  
  顾铭始终都在绷着自己的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但身体还是不受控制的有些发颤。
  
  这并非是因为恐惧。
  
  而是因为必死的信念影响到了自己的身体,使其不受控制的有些亢奋。
  
  片刻后,他终是见到了王讼。
  
  与昨日情形截然不同,
  
  王讼此刻满脸堆笑,甚至显出几分谄媚,未等顾铭步入殿内,他便主动迎上前来,语气热络:“少公子何故动怒?有话不妨慢慢说。”
  
  他仿佛丝毫未在意顾铭腰间所佩之剑。
  
  这般佩剑上殿之举,实则源自中原的传统。
  
  自古而来,
  
  九州在外交场合既重礼制,亦存威严。
  
  使者佩剑并非失礼,反而是身份与气节的象征。
  
  即便后世的儒家强调礼制,但在秦汉之际,儒者也多兼通六艺、文武兼修,并非后世所想那般文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