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这一次我要更快!
227 这一次我要更快! (第1/2页)“赛道上空已经飘落下雨点,从密集的车队指令发布来看,车手们将争先恐后进站换上雨胎。”
“只不过今天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的积雨云比较稀薄,并且还伴随着大风,气象雷达无法提供准确的雨量跟停止信息,轮胎的抉择非常考验车队的策略,甚至是那么一点点运气。”
“雨战的到来,注定会让澳大利亚站愈发精彩!”
雷德适时的解说着比赛局势的变化,并且对这场雨战充满了期待。
要知道随着方程式赛车规则的发展,目前赛车体积跟空动套件达到了一个瓶颈,想要超车变得愈发困难。
很多时候一场排位赛下来,就决定了正赛大多数车手的排名,极少出现那种绝地翻盘的精彩场景。
正因如此,FIA才会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面进行赛车大改,出现了后世熟知的油电混动模式,DRS超车路段,以及最为关键的地效车底盘使用。
可以说把规则跟开法,直接来了场彻底颠覆。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这种“半街道”赛事,如果不是出现陈向北这匹黑马疯狂展开攻势,往往车手们会选择跟车进入保胎模式,二十几名车手在赛道上平稳的开着“火车”。
就如同摩纳哥赛道一样,原本是FI皇冠上的明珠,谁拿到冠军谁就能拥有“街道之王”的头衔。
结果车体过大,赛道狭窄,超车困难。让摩纳哥站变得越来越无聊,要是没有什么撞车事故整活的出现,简直让人看的昏昏欲睡。
规则无法改变的前提之下,雨战就成为了唯一的变数!
“动起来,动起来,准备迎接双车进站!”
维修通道区域,每支车队的技师组成员,都用着最快速度准备好各种轮胎跟工具,抵达自己的工位进入到待命状态。
特别是HRT车组成员,很多人脸上还流露出紧张的神情。
要知道降雨突如其来,意味着车队两辆赛车几乎会一前一后进站换胎,也就是俗称的“双车进站”。
双车进站对于团队协作能力,专业配合能力的要求,根本不是单车进站一加一那么简单,难度跟失误率将呈现指数级别的提升。
哪怕就是大车队非必要情况下,都不敢玩双车进站的操作,除非是遇到了特殊情况。
揭幕战布里亚托利大发雷霆,直接开除了失误的轮胎组成员。
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走人的倒霉蛋。
“奥德托领队,目前雨量从气象数据难以确定,我们给向北君换全雨胎还是半雨胎?”
水谷翔开口询问了一句。
F1里面湿地胎分为两种,分别是半雨胎跟全雨胎。
半雨胎的表面的花纹很浅,排水性能有限,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中小雨,赛道湿滑却没有明显积水的情况。
全雨胎则是表面有着很深的纹路,就跟普通家用轮胎的花纹样式差不多,不过在速度的加持下排水效率非常惊人,300km/h的速度行驶时,全雨胎具有每秒排出85L积水的能力。
但很多东西有利就有弊,全雨胎是所有轮胎种类里面速度最慢的,哪怕相比较半雨胎都有着单圈5秒左右的差距,相较于光头胎更是会高达10秒往上。
可问题是雨量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当半雨胎排水性能不足的时候,赛车就会沦为一辆溜冰车,必须要用极慢的速度才能确保不冲出赛道,这种时候说不定会比全雨胎还慢上一大截。
如果雨量不大亦或者很快就停止,那么全雨胎的抓地力不够,再加上会迅速过热,也将导致圈速慢的夸张。
这就是为什么,雨战非常吃车队的决策准确性,很容易就沦为小丑角色。
面对水谷翔的询问,奥德托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由于车队条件受限的缘故,陈向北并没有接受模拟雨战的赛道训练,奥德托根本就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一个“旱鸭子”。
可赛车进站在即,根本没有时间给奥德托进行过多思考。
就在他咬牙准备回答的时候,旁边泽野弘树做出了决策。
“技师组准备,换半雨胎!”
听着泽野弘树坚定的回答,技师组成员倒没有什么迟疑,立即用最快速度执行指令。
倒是策略组成员几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泽野弘树。
特别经理布里亚托利,更是满脸的好奇跟不解。
这几个日本策略组成员,平常都是相当的保守跟严谨,很少愿意做出冒风险的决策。
今天却毫不犹豫的“越俎代庖”选择激进轮胎策略,要论风险不低于弯道极速超车,有种太阳打西边出来的感觉。
带着这种疑惑,花布没忍住问道:“泽野,北他就是一个新人,还从未跑过F1雨战,赛道上方积雨云没有任何消散迹象,你为什么选择半雨胎?”
“速度快。”
极其简单粗暴的回答,说完之后泽野弘树就转头看向监控屏幕,不再搭理布里亚托利。
另一边的布里亚托利,却目瞪口呆的咽了咽口水,以前还真没看出来日本工程师有如此“激进”跟“幽默”的一面,做出决策就单纯看轮胎跑得快?
就算自己,也没这么不把车手当人吧?
换作是其他人,泽野弘树或许会认真解释一下原因。
面对花布这个意大利老流氓,哪怕对方是自己的BOSS身份,泽野弘树的态度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布里亚托利风格的一种“回敬”。
维修通道内整排的赛车限速进站,陈向北此刻就已经开始享受一号车手的待遇,他要比特鲁利先一步进站换胎,后者则是要付出双车进站的排队等待时间,以及更高的失误率。
TF110赛车精准停在发车格,这次由于双车进站的缘故,旁边预备的技师组成要比以往多出不少,他们在为特鲁利进站提前站位。
很多时候工作态度有压力才有动力,受到布里亚托利踢人的影响,这次技术组成员换胎配合明显要更加的精准跟严谨,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展现出蓝星上极致团队协作的美学。
趁着这短短换胎时间,陈向北瞄了一眼轮胎花纹,注意到车队给自己换的是半雨胎,并且上面排水纹路全部都是手工雕刻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为了绝对匹配赛车调校方案跟特性,以及适应赛道的排水性,F1的湿地胎都是由车队工程师,花费一两天时间在规则允许前提下,一道道雕刻出来辅助纹路。
哪怕后世有着专门的轮胎雕花机,很多车队依然没有放弃手工标准,就是为了追求那点细微性能提升的极致!
这就是为什么,F1在赛车领域是无可争议的王者。
就在于它车身上下任何一点,都是为了赛道而生!
安全释放绿灯亮起,随着千斤顶的放下陈向北呼啸出站,整套换胎用时2.8秒。
这放在10赛季,绝对称得上合格乃至于优秀的成绩,技师组成员没有辜负陈向北超车得到的名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