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差官
以中差官 (第2/2页)“事虽无关人却是旧人。”孙申啜了两口茶汤,又往后靠了靠“这大理市评事便是现任陵江县知县王富春。”
“噢~不曾想王知县是大理市外放,还曾办得如此铁面之案。”
“以王知县刑名本事,又曾不顾当朝吕相颜面办了他外侄,怎会在他治下陵江县错判劫杀凶案?”孙申露出了颇为满溢的笑容道。
“大人此话何意?”周敏芝放下了茶盏,手指在盏口边摩挲着。
“流刑三千里者十不存一,若不是横死路途,便是在边远险恶之地身首异处。”孙申缓缓道“去年州里流刑三千供七人,五人死于野,三人殁于边。渴死饿死都算得干脆死法。”
“莫非这王知县是故意判流刑好教凶犯受尽责磨而死?”周敏芝心下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孙申所言不虚,判流刑者皆重枷徒步而行,死前备受折磨,如此还不如一刀了断来得痛快。
“此乃本官私下猜度,当不得真。”孙申呵呵一笑,以手示意喝茶“但王知县办案,重证据实皆无纰漏,些许不妥只要是依着刑统,便随他去吧。况判斩刑还须报三司,如此久拖着不决,恐生议论影响陵江县赋税。这王富春可是颇得朝廷嘉许能吏啊。”
能吏?我等的就是这能吏的案子。皇城司童都知的差事岂能因你孙申几句花言巧语便能罢休。周敏芝明白过来,孙申这是借着中枢敲打自己。毕竟磨勘之考不到一年,若无孙申这个提刑司主事荐举,他恐又要复蹈在审刑院蹉跎时日之事了。
其实若是换做其他地方凶案,知县如此判来也无不妥,只要是凶犯词证俱全,无枉判,莫说提刑司,连着大理市、都察院、审刑院皆是文书签批,核准了事。
此番周敏芝却下定决心要籍此案亲到陵江县查边军与中枢之事。密信上明言王富春恐两者勾当之中人。周敏芝摸了摸怀中那封谏院弹劾孙申勾连陵江县官吏的文书草案,正思忖寻欲个借口拿出来,却被仆役敲门声打断。
“大人,这边有紧要公事,且出来容小人禀告。”
“喔,好。”孙申双手撑着椅子扶手一起身“哗啦”,那本就直响的椅子一条腿从中折断直接散了开来,看断口处四散的木粉,应是有虫蚁将那椅子蛀空了“一会吩咐把这椅子换了。”孙申一边往外走一边吩咐到。
其实这倒果为因,乃先定凶嫌再查实证。若遇疑难案,大多掌刑事官吏皆会如此处置。只是人大多天资不够、律法不精、处事不密,十之八九皆为冤案。似此为刑狱侦缉所禁之术。
周敏芝也曾动过以此言词挟说孙申的念头。但虑及将来,自己或有须如此行事之处,他便假意不再提。
“敏芝,本官已有计较。”孙申一手拿着一封盖着朱漆红印用红色纸封的信,一边往周敏芝这边走。
“大人请说。”周敏芝站起身来回话道,手却隐隐伸向怀里,就等孙申说完他便掏出弹劾文书。
“本官方才细细思量,此案虽词证俱全,判词亦依得刑统,然这倒果为因手段甚不可取。”孙申双手背在背后,站在周敏芝面前,挺着肚子正色道“用此手段办案冤案居多,虽王富春此案应无差池,但还是由你去陵江县复审。一来与他提醒,二来也查实是否为冤案为妥当。磨勘之期将至,不可大意啊。”
“喏!属下这就去准备,明日就去陵江县。”周敏芝虽大感意外,然孙申既如此说,他也乐得从命。
“到得陵江县,先做死者勘验,然后教他家人人把死者葬了。这么许多时日曝尸于市恐乱市井人心。”
“喏!”周敏芝抱拳施礼后他便快步出去了。
皇城司……周敏芝……信上虽未明言,然以我之见周敏芝必与皇城使司有些牵扯。孙申背在背后的手紧紧捏着那封信,信封竟都被捏破一处。
“来人!”
“大人有何吩咐?”
“速传信与王知县,就说提刑司合议,将使差官别推之法,差检法官周敏芝到陵江县。”
“大人可还有话要嘱咐王大人?”
“钱庄账册紧要,宜从速处置。还有,周敏芝恐受上命。”孙申凝神低声嘱咐“这两句乃口信,你骑快马亲去传话。”
“小人省得。”
巳时已过,雨声渐稀,檐前滴答,廊下一名仆役抱着一更为漆色斑驳的方椅往厢房走去,不知这把椅子又能支撑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