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陆北顾的《中唐论》【求月票!】
第304章 陆北顾的《中唐论》【求月票!】 (第1/2页)雪越下越大,贡院内外一片银装素裹,考舍之间的通道被胥吏和巡兵踏成了泥泞的雪径。
中午休息的时候,因为太冷,陆北顾甚至已经感觉到随着每一次呼吸,自己的肺腑都有些轻微的刺痛感了。
“估计其他人的情况只会更差吧?”
他把最后一块胡麻饼一点点地放在嘴里化开、啃完,寻思着。
可以说,这一届的礼部省试考到现在,已经不单纯是在拼科举实力了,更是在拼身体,拼意志力。
而他视线中那细微的歪斜感,在连续书写五道时务策后,似乎又加重了几分,连看那苇帘缝隙透进来的天光都带着不易察觉的扭曲。
陆北顾用力闭了闭眼,拍打拍打,再睁开,强迫自己聚焦并保持清醒。
这时候已经不能午睡了。
想睡的话考完以后睡多久都可以,但现在如果不保持清醒反而睡过去,能不能再醒来都很成问题。
很快,下午考试时间就到了。
“当——!”
宣告嘉祐二年礼部省试最后一战的锣声响起。
“诸生肃静——!”
“嘉祐二年礼部省试,论题发卷——!”
胥吏的脚步踩在湿冷的雪泥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声响。
卷纸从苇帘缝隙递入,陆北顾伸手接过,只觉得考卷纸张冰冷刺骨,顾不得这些,他的目光落在了论题的题目上。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礼部省试的论题变成了什么。
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大字。
——《中唐论》。
陆北顾舒了口气,心头很平静。
欧阳修正在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以此为题,倒是再正常不过。
而自那日马季良园文战之后,《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前现世,他便隐隐预感,这最终的礼部省试论题,怕是要有变数。
蝴蝶扇动翅膀后,风暴终究是来了,这是一道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论题。
这就意味着,可能本届所有考生的命运,都会因此发生或细微或巨大的转变。
“中唐.”
陆北顾低声默念,脑中思绪飞转。
中唐,也就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而在这个时期,绕不开的就是两个字,藩镇!
他的脑海中,无数史实翻涌奔腾安禄山范阳起兵,郭子仪、李光弼力挽狂澜,代宗、德宗对河朔三镇的无奈姑息,宪宗元和中兴的昙花一现,穆宗“销兵”政策的惨烈失败,直至唐末朱温篡唐。
故而论中唐,就必须要写藩镇。
坦诚的讲,这题目,他并非毫无准备。
宋相公讲史论政,于中唐藩镇之祸多有精辟见解,陆北顾深研史籍,对此亦有深思。
可怎么写呢?
如果只是单纯地罗列史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写不到点子上。
沉思片刻之后,陆北顾的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
藩镇的形成,在于唐廷中枢与地方权力失衡,而中唐藩镇在此前的历史上,与之最类似的就是西汉的郡国。
那么同样是中枢与地方的博弈,为何一胜一败?这个对比产生的疑问,便足以作为极佳的切入口了。
而再往深里细究,则是基于田制的兵制问题。
陆北顾的笔尖悬于草稿纸上,心中已经酝酿好了文章框架。
随后,他的笔锋在草稿纸上落下。
“《中唐论》
中唐之衰,世人多咎于藩镇跋扈。然肃、代以降,非不欲削之也,削之而叛者愈炽,虽类汉初七国之乱,然汉终能收其权,唐则失其柄,成败之异安在?窃谓祸源所伏,非始安史,实萌于府兵之隳废,而府兵之隳废,又根于田制之败坏也。
昔贞观之世,法度粲然。行均田以安畎亩,置府兵以固根本。丁壮受田则自备戎械,简点入府则番上宿卫。兵农相资,居重驭轻,故高祖、太宗之朝,内无强臣之逼,外绝专阃之虞。斯实三代遗意,长治之良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