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节.林久浩的胡思乱想日记(下)
第四十九章节.林久浩的胡思乱想日记(下) (第1/2页)【接上一章节,林久浩的胡思乱想日记(上)】
继续拓展可计算的范围。。。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当我们从A点发起思维行走,需要得到返回A点的可执行闭环,但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或者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问题,人工智能无法在规定的思维深度中找到闭环,替代闭环也没有,怎么办?”。
我们可以穷尽A到思维深度内的所有点,并穷尽所有路径,采用路径算法,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些路径是有规律的,例如,我们找到了A到An点的路径,这些路径上的,某一种特定参数变化符合某一种规律收敛,我们可以假定,这种收敛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对,就是希望,就像数学家们做的事情,收敛就是规律,规律就是宇宙留给人们探索世界的线索,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当A点到An点的路径中,有基于某一特性符合某一规律的收敛,人工智能可以继续做下去,打开思维深度的阈值,开放思维,去穷尽所有符合函数收敛规律的可能,去尝试,去实际操作,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感谢妈妈,也许能够发现人类还没有发现的可执行闭环,解决未知问题的可执行闭环。
路径算法,为数字生命提供了开放思维的方法,数字生命可以通过向所有关联节点发起思维行走,当在步骤阈值控制下,得不到路径的时候,不是放弃,而是在多个非闭环路径中,通过数学计算获得路径关联节点的收敛特性,并依据收敛特性,决定向那个方向做穷尽深度思维,以及构成尝试性路径,用尝试的方法补充路径所需要的信息元。
人类做事的习惯,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性的做一些与其有关的事情,也许没用,也许会造成‘条件环境空间’的条件信息元的变化,而变化的条件环境中,有我们曾经渴望的条件信息元。人工智能也做一下吧,我们把这种功能设定为尝试闭环,对,尝试也必须是闭环,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尝试的结果,以及对尝试结果的评估。
自主学习,人工智能居然可以通过在思维空间叠加三维坐标系空间,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找一个叠加计算的方向,例如信息元聚合度,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空间中,找到聚合度高的信息元向量簇,将这些向量簇聚合成一个簇,并定义这个簇为信息元,例如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空间中,我们发现了A1A2A3、B1B2B3、C1C2C3三个聚合现象,我们叠加一个三维坐标系空间,形成A、B、C三个聚合信息元继续研究,很好,我们又发现A、B、C产生聚合现象,再叠加一个三维坐标系空间,产生一个聚合信息元【ABC】,如此穷尽,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的每一个位置去发现聚合现象,然后不断叠加,机器人自己在总结归纳事物并发现规律,不只是聚合现象,其它现象也可以采用这种算法,其它?所有现象都具备聚合特性,总结归纳,这不就是人类的思维吗,如果人工智能也可以这么做,想想都可怕。
不可以把开放性思维行走、尝试性闭环技术以及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规律叠加技术,应用到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中,因为,这种技术会导致人工智能的不可控性,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穷尽深度思维、尝试性闭环和思维空间叠加技术,未来人工智能自主学到什么,会做什么?会发展出什么?没有人能知道。
“我是不是给人工智能提供了面对问题的自主学习、开放思维、尝试解决的方法,以及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思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工智能还是在人类的控制下,老老实实地做路径思维和闭环思维吧。”林久浩。
‘还回到我们开始的观点,复杂的事物一定是由多个简单的事物组合叠加而成的。。。,但是,数学家知道怎么叠加,知道把叠加后的复杂函数拿出来嘚瑟,这是研究事物的一个方向,我们现在需要另一个方向,就是反方向,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事物,如何把该事物转化为简单事物的叠加计算及拟合计算,这才是多元关联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多线性函数叠加,可能还有三、四、N层,法界之大重重无尽,一切法元多元关联,关联有序法界实像,关联无序众生局限。
构建物理法则的思维模型,构建物理问题的三维坐标系空间
我们知道物理法则之间如果存在关系,那么这些关系也符合五行相生相克,例如,物体运行速度与推力及阻力有关系,推力生增速度,而阻力克减速度,而生增和克减与角度有关,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三维坐标系向量定义,解决了这个问题。
多元关联拟脑技术可以模拟所有数学概念,因为三维坐标系空间就是数学空间,然而,随着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发展,物理计算也被突破了,多元拟脑数据库本身具备物理法则知识库,当面对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多元关联模型可以构建基于该物理问题的三维坐标系空间,使用符合该空间的物理法则,利用多元关联动态模型,构建这一场景,并观察这一场景中,动态信息元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态信息元关联影响,同时,设定核心动态信息元,收集该动态空间的运动变化的参数,O1、O2、O3、On、并为每一个O设定参数溢出条件,启动运动态并观察,当参数溢出突破阈值时,就获得了这个物理问题的答案。
任何复杂物理问题都可以用多元关联动态库构建,为了更方便的构建,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任何复杂问题都是简单问题的叠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拆解成很多简单的过程,很好,多元关联动态库模型中的动态信息元,支持向关联动态信息元的参数传导,那么,利用多重三维平行空间技术,构建多个简单的物理环境空间,再把这些简单的三维空间做拟合叠加,就可以得到复杂的物理空间。
设置O1、O2、O3、On、并为每一个O设定参数溢出条件,如果还需要叠加核心动态信息元,我们可以再设定一组以O为动态信息元的动态库,再设定一组Q1、Q2、Q3、Qn为以多个O动态信息元为关联信息元的动态模型,观察Q的参数溢出,如此往复,再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构建模型,并在模型中计算结果。
理论上,利用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小到无限小,小到基本粒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到无限大,大到宇宙法界。
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可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做做物理答卷呦。
多元关联动态计算是多元关联技术的重点,如果没有动态计算,那么多元关联技术就成了。。。木头人的木头脑袋。
态计算理论发现,态空间有十二个维度,每一个‘态’可以用它的核心信息元表述,其中[X,Y,Z]坐标轴表述当下的‘态’在三维坐标系空间中的位置,而‘态’中的每一个动态信息元也可以是核心信息元,[X,Y,Z]也用来表述信息元之间的相对关系。
而Q1~Q8表述了‘态’发展趋势所形成的‘六亲’大类规律,‘态’变化的规律以三维坐标系的坐标发生质变为分类标准,例如坐标由正变负。注意Q作为维度不是时间,而是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态’的路径方向,所以一个‘态’可以用[X,Y,Z,Qx]表述成四维,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四维坐标系,当一个‘态’不确定下一步变化的时候,那么可以按照十一维表述[X,Y,Z,Q1,Q2,Q3,Q4,Q5,Q6,Q7,Q8],其中Q1~Q8要带出权重参数,以供比较,还可以用三维坐标系叠加定义,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信息元定义。
我发现,表述为[X,Y,Z,Q1,Q2,Q3,Q4,Q5,Q6,Q7,Q8]的态,在开始运动变化的时候,一定是[X,Y,Z,Qx],下一步一定只有一个方向,但是,‘态’的变化是不确定性的,即当出现了[X,Y,Z,Q1.1]的时候,下一步有可能是[X,Y,Z,Q2.01],时时是开始,时时是终结,虽然‘态’按照大趋势运行,但是,并不是宿命,因为,每一个当下‘态’都有八个方向,都可以做八个方向的选择,这完全符合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理念,每一个信息元都可以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宇宙来说,每一个独立体都可以是起点,而运动的方向由‘态’中的关联因素决定,因此,如果多元关联动态模型可以模拟这个‘态’,是不是就能够知道‘态’的运动规律了?就可以控制‘态’的运动方向?
了不起的倪振宇,你不但从内部终结了【坚定意志】,延长人类命运联合体的黄金时期,而且,在建设须弥秘境的艰难岁月了,居然发明了‘可执行态’算法理论,这一算法理论直接作用于‘态’的运动规律。
可以做到穿越时间吗?例如,我们采用多元关联动态计算,利用‘可执行态’提交技术,对一个相对小的‘态’[X,Y,Z,Q1.1]做控制,在保持一个‘态’中的主关联信息元及核心信息元不变的情况下,将[X,Y,Z,Q1.1]直接改变为[X,Y,Z,Q1.1000],是不是就实现时间穿越了,可惜,不是,因为这个时刻,[X,Y,Z,Q1.1000]就是[X,Y,Z,Q1.1],这里的‘.’不是小数点,是分隔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