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天然海鲜暂养池!
第158章 天然海鲜暂养池! (第1/2页)仅仅在抵达的第二天,林予安就已经在这片冰封的土地上,初步的站稳了脚尖。
蛋白质有海岸的贻贝,碳水化合物有湖边的宽叶香蒲根,维生素有岩蔓越橘,拉布拉多茶和云杉针叶。
但是他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今天的任务完成度很高,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只能等待着明天上午的低潮期,继续去赶海!
第三天的清晨,先去检查套索陷阱,但是今天的运气差了点,一无所获,陷阱也没被触发。
快到了当天的低潮时间后,林予安再次出发。
这一次,他没有满足于第一天的小丰收,而是背上了他的登山背包。
沿着海岸线向更远更崎岖的,一块延伸入海的巨大黑色礁石岬角探索而去。
他对着胸前的GoPro,一边退潮后的滩涂上小心行走,一边解释:“通常来说,地形越复杂水流越湍急的地方,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因为流动的水能为它们带来更丰富的食物和氧气。”
他很快就验证了自己的判断,这里的贻贝不仅数量比昨天更多,个头也普遍大了一圈。
除了贻贝,他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一块巨大的礁石侧面,那些被海水保护得很好的区域,他发现了一些紧紧吸附在上面的锥形的贝类。
“帽贝。”他将镜头对准这些小东西。
“这东西吸附得非常紧,你需要用刀,从它的壳和岩石之间,快速地用力地撬一下。”
他拿出那把大马士革猎刀,将锋利的刀尖精准地插入帽贝与岩石之间那微小的缝隙,然后手腕用力一别,“啪”的一声清脆声响,一只比硬币稍大的帽贝应声脱落。
他用刀尖挑出里面橙黄色的、如同鲍鱼般的肌肉,在海水里涮了涮,擦去沙砾,直接放入口中。
一股极其浓郁的,带着一丝韧劲的鲜甜,混合着海水的咸味,瞬间充满了他的口腔。
“非常棒的蛋白质来源,味道很像生的扇贝柱,而且是最高效的能量补充剂。”
在另一处更深的、布满了墨绿色海藻的岩石缝隙里,他还找到了几只体型不小的海螺。
他从岸边折来一根细长而坚韧的柳树枝,将一端削尖,将树枝轻轻地探入缝隙,精准地刺入海螺用来移动的足部肌肉。
海螺受痛,吸盘瞬间松开,他轻轻一勾,一只完整的海螺就被带了出来!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黄金窗口期里,他采集了近二十公斤重的大贻贝,几十只帽贝和一小捧海螺。
采集了大量的贝类后,如何长时间保存它们,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林予安没有选择将它们一次性煮熟,他决定为自己建立一个“活体海鲜暂养池”用来放更多的贻贝。
他必须抓紧时间趁着海岸线还没有封冻,储存大量的贻贝。
他背着沉重的收获,在自己的庇护所附近的海岸边,仔细地搜寻,最终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地点。
一个由三块巨大礁石天然围成的、面积约三四平方米、底部相对平坦的大型潮汐池。
他指着这个潮汐池,对镜头详细地解释他的计划:“看这里,这个池子,在涨潮时,会被新鲜的海水完全淹没。”
“但在退潮时,因为地势的原因,池底依然能保持近半米深的水位。这是一个完美的天然的暂养池。”
他指向池子朝向大海的那个宽阔的缺口:“但是,它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这个缺口太大了,退潮时水流会在这里形成一股急流,足以把我放进去的所有存货,全部冲回大海!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些改造。”
他放下背包,开始了另一项工程。
他从岸边更高处,搬来一些中等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块,像砌墙一样,先在缺口处铺设一层最大的稳固基石,深深地嵌入沙砾中。
然后再将小一些的石头,犬牙交错地、紧密地垒在上面。
他砌得极其用心,不断地调换石块的位置,寻找最佳的咬合角度,并用更小的石子和海滩上的砾石,将所有大的缝隙都塞得严严实实。
最终,一座坚固的,只在底部留了一些细小缝隙用于内外海水流通,但又能有效阻挡贝类逃脱的简易石坝,就此成型。
“这个石坝,能保证在退潮时,池子里的水不会完全流干,水位能保持在一个安全的深度。”
“同时,它也能防止我们放进去的存货,被水流冲走。”
做完这一切,他将今天采集的大部分活贻贝和海螺,投放到了这个被他改造过的天然潮汐池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