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相辅相成
第三百一十五章 相辅相成 (第2/2页)格物苑学员指着那列火车高声道:“那是从北平出发的货运列车,此刻正载着三十万斤粮草归来!”
百姓们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有人朝着火车跪倒叩拜,有人朝着朱雄英的方向三呼万岁,连将士们都忍不住振臂呐喊。
大儒们面如死灰。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输掉的不只是一场辩论,而是一个时代。
那位老儒呕出的鲜血,恰似儒家在大明的血色黄昏。
朱雄英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投向远方的铁轨:“三日之后,格物苑将在皇城根开设学堂,凡年满七岁者皆可入学,学格物、学算术、学农桑。”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威严:“从今日起,大明的未来,不在故纸堆里,在这铁与火之中!”
三日后。
清晨,格物苑学堂外挤满了人。
有抱着孩童的农妇,有背着行囊的书生,甚至还有几个须发斑白的老工匠,都伸长脖子望着那扇刻着齿轮纹样的木门。
门内,朱雄英正亲自为第一批学员分发课本。
与传统的四书五经不同,这些册子上印着蒸汽机剖面图、纺纱机齿轮构造,还有密密麻麻的算术公式。
“殿下,这‘1+1=2’是何意?”一个扎着总角的孩童举着课本问道。
朱雄英蹲下身,指着书页笑道:“这是算学,就像你有一个窝头,本殿下再给你一个,便是两个。”
孩童似懂非懂点头,旁边一个曾是秀才的青年却红了脸。
他昨日撕了八股文范文投奔格物苑,此刻捧着《格物初论》,手指在“杠杆原理”四个字上反复摩挲。
就在此时,解缙竟也来了。
这位翰林学士今日换了身青布直裰,手里提着个布包:“殿下,臣……臣想旁听几堂课。”
朱雄英挑眉:“解学士不怕被同僚斥为离经叛道?”
解缙苦笑摇头。
打开布包露出里面的《天工开物》道:“昨日回去重读此书,才知宋应星公早已言‘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是臣等坐井观天了。”
他正欲再说,却见学堂外冲进来个骑士,翻身下马时甲胄都散了。
高呼道:“皇孙殿下!北平急报!铁路修到草原边缘时,发现了巨大的铁矿脉!”
满堂皆惊。
格物苑的学员们瞬间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矿脉储量、矿石成色,连解缙都忍不住凑过去听。
朱雄英却异常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传令下去,调三千工兵驻守矿场,让格物苑的冶金系即刻北上。另外……”
他看向窗外那些仍在观望的百姓,提高了声音:“凡参与铁矿开采者,月钱加三成,家人可优先入学堂!”
欢呼声再次响起。
人群中几个精壮汉子当即扔下锄头,朝着招兵处跑去。
一个瞎眼的老妪摸索着抓住朱雄英的衣角:“皇孙殿下,我那孙儿力气大,能去挖矿吗?”
“能。”朱雄英握住她枯瘦的手,开口道:“大明的铁,要靠大明百姓自己挖出来。”
这日午后,儒家学府里却一片萧索。
几个老儒对着空荡荡的讲堂唉声叹气,往日座无虚席的经学课,如今只剩下寥寥数人,还都捧着偷偷买来的格物课本在看。
“完了……”最年长的老者将《论语》扔在案上,“孔孟之道,要绝于今日了。”
突然有个小厮跌跌撞撞跑进来:“先生们!宫里传旨,要编纂《新大明典》,让儒家和格物苑共……共同执笔!”
老者们面面相觑。
他们本以为会被清算,却没想到竟能参与编典。
为首的老者颤抖着接过圣旨,只见上面写着:“格物治器,儒学修心,二者相辅相成,同为大明根基。”
“相辅相成……”老者喃喃自语,突然老泪纵横,哭诉道:“是老臣错了啊……”